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思考
时间:2022-02-17 10:14:5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杨丽 陈义翔 字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后五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研究两者有效衔接问题,对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的两个村庄,与当地各级干部座谈,走访农户和扶贫企业,对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做些分析和思考,梳理出两者有效衔接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衔接阶段呈现的特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各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有力地衔接和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具体表现在实施的政策、扶贫的队伍、发展的产业正处于延续、衔接和继续成长阶段。

  政策措施有效衔接。为防止脱贫后因天灾人祸、因病因灾引起的返贫现象,有的地方探索并初步建立起防止返贫机制,通过设立防贫保险公司,注入财政资金,运用保险措施防止返贫。同时农村社会保险、低保、医疗保险以及相关政策也为脱贫人口织起了保障兜底网,多种扶持措施仍在继续实施。

  调查中了解到武姓贫困户,因病致贫,属于低保贫困户,她家的扶贫手册详细地记录着各种帮扶项目,以及取得的成效。2018年该户已脱贫,但手册上记录的帮扶措施和成效还延续多年,如2015年开始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养殖项目,将享受十年固定分红收入,稳定增收。每月领取低保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而且低保金也在逐渐增加。此外,还将继续享受免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享受免押金、“一站式”报销政策等,医疗得到了保障。在当地,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还能通过光伏产业增加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通过在公益岗位就业,如做保洁员和护林员,继续获得相应收入。其他贫困人口通过在本地务工、出外打工、在当地从事大棚种植、养殖,以及就近在扶贫车间工作等方式增加收入。

  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在脱贫阶段,各地发展的产业有种养产业、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调研地区有的村实施的项目较多,如有日光温室大棚建设项目、肉牛养殖场、甘草加工扶贫车间、窑洞民宿旅游项目、林下经济等,脱贫后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今后还将建造暖棚,发展采摘,带动民宿旅游。从调研的整个地区看,已有的和正在兴办的产业,有望在将来发展成为兴旺产业。如当地正在谋划成立发展林果合作社,组织农户入股,或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正在兴建的特色养殖场,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扶持农户饲养牲畜,然后由养殖场统一回收。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一个生态畜牧基地,将覆盖9个村的924户脱贫户发展养殖业。此外,今后地方还要再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设更多公益就业岗位,以及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电商服务站等多方面实现产业兴旺。

  扶贫队伍稳定接续。原来的扶贫队伍由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以及村“两委”组成。驻村扶贫体现为主要的扶贫干部由外单位派驻。由于“脱贫不脱政策”,定点帮扶单位还在继续派驻干部。如调研的一个村在2014年被确定为某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该部门连续选派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经过持续帮扶,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2018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后,驻村干部至今仍在继续帮扶。再如另一个村,从2016年由地方相关部门派驻帮扶干部,连续几年扶持该村发展,2018年第三批干部在前两年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又开始接续帮扶工作,将连续帮扶三年。这些同一部门连续派驻不同批次干部的做法,在帮扶工作上更有持续性和针对性,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和应用,对巩固当地脱贫成果发挥的作用更大,而且也为今后的乡村振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并存时期,虽已呈现出两者有效衔接的特点和可喜变化,但两者在交汇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村庄内生动力存在的问题。有的地方把村庄大致分为中心村、保留村和消亡村。中心村大部分是乡政府所在地,人口上千人;保留村是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消亡村是指老年人居多,且人口越来越少,再过几十年可能自然消亡的村。这些村庄的特点,就是留守妇女和60岁以上脱贫人口较多,在脱贫之后这些村能否培养出发展内生动力,农村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如何解决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以及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是现在和今后面临的问题。

  部分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当初针对老年人的扶贫产业,随着老龄人口的消亡,将难以持续。如散户从事养殖业因劳动烦琐且占用时间长,老年人愿意干而年轻人不愿意,也难以持续,分户养殖会越来越少。而且部分扶贫产业本身就有寿命周期,如光伏扶贫产业的发电设备。农业产业经营的风险较大,如养猪业被形容为“挣一年,平两年,赔一年”的行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扶贫项目离开扶持政策也难以持续发展。从这些方面看,目前的部分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外部帮扶人员与村庄干部和村民的关系问题。帮扶责任单位重视脱贫村并且投入了较多资金资源,驻村干部有较强的工作意愿和能力,而村干部能力相对薄弱,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如何分工合作,其他干部如何配合,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队伍如何形成合力需要一个过程。理顺帮扶队伍与当地干部村民之间的关系,需要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健全的工作机制。

  做好有机衔接的相关建议

  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提出如下思考。

  产业发展和产业帮扶应取得平衡。未来,发展产业要强调通过就业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突出企业是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增收,努力实现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类型上,应强调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业,逐步扩大种植业规模的同时,养殖业由现在的扶贫分户养殖向将来的大户养殖过渡,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同时对现有产业扶贫项目应继续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帮扶其发展壮大,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现阶段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还应取得平衡。

  建立人才支持长效机制。脱贫人口虽有社会保障网兜底,扶持政策也在延续,但由于脱贫地区资源匮乏,产业发展滞后,基层组织建设落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脱贫后还应加大帮扶力度,特别需要在组织人才资源上继续给以保障。在逐步实现产业兴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生态建设,振兴乡村文化,走持续发展壮大之路上,仍然需要外部人才资源的持续有效支持,需要组建乡村振兴队伍。而如何鼓励外部人才继续进驻农村,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不同类型的村庄应走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刚摆脱贫困的地方,老百姓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仍然存在,大家都想享受扶贫福利,以后应采取激励机制,培养和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根据不同的村庄类型和不同的发展条件,充分考虑人口减少、村庄自然凋敝消亡等客观规律,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建设、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等方面有所侧重,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作者单位:杨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陈义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