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志 中药飘出致富香
时间:2022-02-17 10:11:5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何明元 字号:【

  2022年元旦,阳光灿烂,四川省旺苍县双汇镇大坪村农户院落里,飘浮着浓郁的药香。大坪村村民伍成华和老伴彭金芳一手抓住粗壮的大黄,一手压下铡刀,一块块黄灿灿的大黄圆片翻滚到地上。赵传志双手握着铁锨,撮起圆片,晾晒到院坝里。

  赵传志是大坪村人,也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走在山坳平地里,扒起黑黢黢的菌棒,刨开沙土,六七个胖壮圆实的天麻跳入眼帘。赵传志喜滋滋介绍:“这是野生乌天麻与红天麻杂交品种,平均亩产少说1000斤。”

  好奇心找到好项目

  大坪村位于四川旺苍县城北部,海拔1300多米,山势陡峭,气候寒冷,土地瘠薄,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打工谋生。赵传志初中毕业后拜师学习木工手艺,出师后辗转川北和陕南,走村串户做木活,结识陕西宁强县姑娘王小丽并组成家庭。婚后,夫妻远赴陕晋豫三省交界处挖金矿。

  金矿附近的河南地界,人工种植的连翘满山遍野。王小丽好奇打听,生平第一次知道连翘是中药材,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连翘籽,在地里就被药贩以每斤3~4元的价钱抢购一空。她受到启发,和赵传志商量:“老家青壮年出门打工了,那么多坡地没人耕种,荒废了太可惜了。何不我们也种连翘?种连翘虽然见效慢,但毕竟长在地里,也是一笔可靠收入,等我们老了跑不动了,也有个依靠。”

  赵传志觉得有道理,说干就干。2012年,他们花2000余元购回鲜活连翘种子晒干,开垦撂荒地。但由于没有掌握好土壤湿度,连翘苗当年仅成活5000来株。后来,他们吸取教训,又购买了4000余元的种子,这次一下成活了5万余株。

  “我们从来没有种过乌天麻。托亲靠友自掏6000多元,去宁强县天麻研究所参加了三次培训,学到了技术。”谈起种植乌天麻,王小丽打开了话匣,“野生乌天麻与红天麻花粉杂交,最好选在晴天,用大针挑起乌天麻芝麻粒大的花粉块,再粘到红天麻的雌蕊上,再把红天麻的花粉块粘到乌天麻的雌蕊上。一天挑1000来个花苞就很累了,眼睛也看花了。”王小丽学会了技术,传授给丈夫,夫妻俩在家乡的黄土上一点一点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诚信心逆行战困难

  正当生活有起色时,王小丽突然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病重时,躺在床上像个植物人,只有脑袋能够轻微转动。每隔六七天,赵传志都要骑着摩托颠簸近三个小时,驮回年逾古稀的老中医,为她问诊把脉。当时,大女儿要读书,二女儿年幼,赵传志无暇照顾中药材,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2014年,他家因病被识别为精准贫困户。当年,帮扶单位县人社局和双汇镇政府资助他返乡创业资金1.5万元,帮助他走出贫困。赵传志对帮扶干部说出掏心窝子的话:“你们扶我,我自己也要攒劲加油挣。脱贫不能光靠政府,要靠自己;自家要有产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脱贫。我就要靠中药材脱贫!”

  虽然艰难,夫妻俩还坚持在手机上搜索、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紧盯中药材市场行情。等妻子病情有了好转,他抓紧流转土地300亩,号召大家一起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乌天麻、黄精、白芨、猪苓和重楼等中药材,还注册了“志韬”商标。作为负责人,赵传志按照“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股份制模式运行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负责产品回收和销售。

  2015年临近年关,同村打工青壮年纷纷返回家乡,而赵传志却因无钱支付工资,只得撇下妻女,出门打工挣钱。他叹息道:“这个时候,好找活干,也好挣钱。只是苦了妻子和女儿,我对不起她们。”赵传志出门后,王小丽强忍病痛,带着年幼的女儿,经营着药园。白霜铺地,寒风刺骨,山林里半天晒不到太阳,女儿耳朵吹得裂口,两手长起冻疮,渗出了血珠。王小丽拾来柴火,生起火堆,让女儿坐在火堆旁取暖,她便跑上跑下指导村民冬管。她不敢跑远了,因为山上有猴子,有时还会蹿出野猪。

  大年初一,赵传志顶风冒雪赶回家,将3000余元钱发到了被拖欠工人的手中。

  感恩心回报众乡亲

  多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2019年,合作社收获连翘1500斤,纯收入3万余元。2020年收获连翘2000余斤,纯收入6万余元。2021年连翘上涨到每斤78元,收入肯定会更多;大黄可收15万斤,产值35万余元;加上其他药材,年毛收入不会低于80万元。

  如今,赵传志的合作社总共流转本村土地1100余亩,流转斑竹村土地100余亩,种植大黄600余亩,连翘400余亩,其余土地种植黄精、白芨、乌天麻、白附子、重楼等中药材,带动两村9个社1300余人学到了中药材种植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合作社长年使用本村年龄偏大、外出务工困难的村民。每年支付村民工资近20万元,还给村集体分红1.2万元。合作社一天最多用工78人,每人每天80元;村民采挖大黄并运送到加工地点,工钱每斤0.4元。年逾花甲的伍成华说:“我们这把年纪,外出打工没哪个要,在合作社找活做,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挣到了钱。去年我们挣了三万六千多元,差不多都是按月拿现钱。”

  为保证中药材品质,赵传志一直坚持不用化学除草剂,宁可多花钱雇人除草,或者机器割草。

  此外,夫妻俩租用村民闲置房,办起酿酒厂和养猪场,酒糟喂猪,猪粪用来种植玉米和药材,成了当地种养循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王小丽参加了广元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参观了成都、重庆种养基地,她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差距,决心带领村民学习网络营销知识,建立电商平台,扩大合作社中药材销售渠道。

  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县农业农村局把大坪村列入“道地药材一村一品产业园”,纳进全县乡村振兴“核桃+药材产业示范带”规划。双汇镇党委书记张磊说:“2022年双汇镇将改善道路条件,修建烤房、冻库、库房和晾晒架,硬化晒坝,发动更多村民再发展200~300亩增种冬花、茯苓,购置加工设备,打造品牌,延长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

  赵传志说:“我曾是贫困户,修房、妻子治病、娃读书都享受了政策。没有这些好政策,没有各级干部帮扶,我脱不了贫。搞合作社,我享受了政府贴息贷款20万元和各种项目支持。脱了贫,不能忘恩,我肯定要搞好合作社,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