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托起“大食物观” 精耕细耘“营养健康粮”——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侧记
时间:2022-11-01 01:11:4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见习记者 秦睿 字号:【

  “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也踏上了新的征程,食物消费量离我们的峰值也越来越接近,乐观估计,在2030年我们的食物消费会达峰,然后将会进入一个营养和健康的新阶段。”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谈及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转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梅旭荣副院长信心满满地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民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保民众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均衡。

  作为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次、代表性广的一次盛会,此次论坛汇集全国各地食物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如何推进我国食物与营养系统转型发展进行研讨,将食物营养健康作为系统工程进行梳理,全面展现了食物与营养领域新发展理念、新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

  以大食物观为引领

  推动食物系统向营养健康转型

  1990年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从“粮食”到“食物”,看似都是吃的,其实内涵大不相同。注重膳食营养搭配,从粗到细再到粗,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新追求。30多年来,大食物观不断丰富发展,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树立大食物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深刻阐述,再到今年两会上再一次强调,足以证明我国食物系统发展正在积极转型中。

  “食物生产供给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食物供给与营养需求不够匹配、可持续的食物系统需要加快建立是我国食物与营养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当前我国食物系统面临着食物系统总量长期偏紧、生产消费结构不够均衡、发展方式存在粗放三大挑战。

  如何破解以上挑战?陈萌山提出“以大食物观引领食物系统加快转型”的思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加快进入以大食物观为引领,以营养为导向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其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保障我国粮食和食物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陈萌山谈到。科学食物系统的转型对中国来讲,是保证中国人能够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更环保,食物的生产和供应规划应当基于中国人现在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而大食物观就是要转变食物结构,不仅要向主粮要食物,更要向副食要食物。

  如何更好地推动食物系统向营养健康转型?《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提出,想要破解我国农业和食品系统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坚定地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的转变趋势,在确保充足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样食物有效供给。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精则精、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一个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蛋白、要热量,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我们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

  以科技为内核

  推动食品与营养持续创新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人民群众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还要求吃得健康、丰富。这就必然要求食物供给既要装满“米袋子”,又要保障“肉盘子”“菜篮子”“奶箱子”“糖罐子”等,既要保数量,又要保多样、保质量。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大食物观,同样需要以科技为支撑。科技创新是落实大食物观的根本保障,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应用,既是平衡人类社会需要和有限自然资源的必要措施,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由之路。

  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直坚持肩扛“国家责”、干好“国家事”。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践行大食物观要坚持科研先行。中国农科院从四方面来加强对大食物观的科研创新。一是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研究,以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为目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加强从耕地到国土空间拓展的科技创新。既从耕地内部拓空间,又要向非耕地空间拓展。三是加强非农业资源的拓展创新,加大对森林江河湖海的研究力度,在保障生态前提下,拓展食物来源。四是加强食物品种生产方式的创新。强化生物产业前沿研究,加强食物经济的跟踪研究,创新食物生产方式,加大生物合成、人工合成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力度,延长食品产业链,促进新型工业化食物生产。

  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出路

  推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

  从农业资源禀赋看,要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全世界近1/5的人口,就注定了我国的食物供求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饭碗牢牢端稳,就需要我们迅速变革生产方式,把农业着眼点从耕地转向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

  在陈萌山看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根本在转变思想方式,要从传统的高度依赖资源扩张型生产方式向依靠科技驱动的绿色高质量生产方式转变,一个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好食物的全球可持续食物系统将创造一个全球共赢的局面。要想提高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就要鼓励人们有更健康的饮食结构,减少食物浪费,改革食物生产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总结说:“食物系统最终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也是要保护地球的健康,科学的食物系统转型,可以保证国民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环保。”

  在营养与健康这条价值链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执行。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的食物系统将会加速转型,向世界给出中国的方案。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