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 “五个坚持”为深化农村改革探路
时间:2022-11-01 01:03: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孟祥海 李飞 赵斌 字号:【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以实施国家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抓手,紧紧围绕“五个坚持”,推动农村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2014年以来,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洪泽区创新整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环卫保洁、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和农村公共场所管护的资金安排、人员统筹等事项,探索建立了产权明晰、经费保障、管理科学、督查严格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良性运行机制,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成功探索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五位一体”管理和运行模式。2016年以来,洪泽区围绕小农户最为关切的集中育秧、植保、烘干等难题,创新“32455”运管模式,即建立以“资格性审查、服务能力及数量限额审定、服务统一最高限价核定”三项核心要素的服务主体公开招投标机制,推行服务主体先行与试点区域农户签订一级合同,再由政府根据一级合同签订情况与服务主体签订服务协议的两级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服务标准体系、过程跟踪管理、服务对象结果评价和失信处罚四项举措,构建合同履约率、服务台账建设、作业服务质量、收费规范化程度、服务对象满意度五项量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立五档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考核兑付办法,强化对服务主体的激励约束。推动农业全托管服务健康发展,全区农业托管服务覆盖率达40%以上。

  坚持农民为中心,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2020年以来,洪泽区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大命题,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托底救助、就业帮扶等机制,创新实施“防贫保险”,为低收入农户缴纳80元/人的保费,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低收入农户受益”的长效机制,为低收入农户编织一道保障网。在区镇两级设立服务中心,就地就近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政策咨询、材料收集等便民服务,实现“应赔尽赔、应赔快赔”。目前,全区累计投保1.9852万人,覆盖人口19.852万人,累计缴纳保费170.01万元,总保障额度为29.78亿元,已发放理赔救助金近50万元,其中单户最高理赔金额超7万元。为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的后半篇文章,确保农民群众搬进新型农村社区后“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洪泽区聚焦产村融合,强化公共配套,帮扶低收入群体,打造出一批让农民住得称心、安心、舒心、贴心、暖心的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9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4162户。

  坚持产业为本,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洪泽区把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根本任务,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方式。一是推动新“三品一标”建设,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建成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食用菌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坚持强化品控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全区认证绿色食品14个、有机农产品13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创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7.91万亩。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洪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达60%以上。“洪泽湖大闸蟹”品牌价值超150亿元。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建成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二是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4个,农村电商达到1500户,销售总额近7亿元。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极。依托农旅项目发展新型经济,建设包含农业产品种植、农业科教示范、农业观光旅游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于一体的新型经济,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每年新增有机、绿色食品稻米基地3万亩以上,精细化加工、精品化包装与品牌化营销比率年递增12%以上,溢价能力年提升5%以上。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实现要素集聚,创建南部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升级西顺河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打造岔河稻米加工产业园。四是探索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洪泽区以数字化手段,在重点流域农资销售网点和肥料生产企业安装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将人脸识别系统与智能读取设备接入农资购销终端,制定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施用标准,打造土情肥情墒情与病情虫情草情监测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化肥农药实名购买、定额使用。进一步探索水稻低碳标识认证机制,构建基于化肥减量的水稻碳标识认证体系,打造水稻生产主体碳标识贴标认证示范区和探索低碳水稻交易精准支持机制,探索大宗农产品低碳认证与交易机制。

  坚持机制创新,激活“人、地、钱”三要素。一是盘活三块地。洪泽区把土地流转率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高水平推进土地流转,全区土地流转率已达到85%。到2022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比例将达到96.59%,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已累计排查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951.27亩,实现挂牌成交工业用地7.3亩,是淮安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项目。结合苏北农房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发展民宿经济,盘活闲置农房。二是育好三类人。实施村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工程,建立“3岗13级”岗位等级体系,持续做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确保每村的后备干部动态保持2名以上、年龄不超过35岁,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实施“爱我家乡·洪雁回归”工程,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832个。建立动态人才数据库,收集3358名洪泽籍毕业生信息,完成研究生18人、本科生300多人来洪就业创业信息登记。实施“大湖头雁计划”,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组织开展技能比赛,挖掘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各类“领头雁”,构建以乡土人才促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集聚乡土人才的新格局。三是用好三种钱。出台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办法,已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改造等涉农资金35项3.66亿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乡村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推动金融支农惠农,利用政务大数据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源,为5.12万农户建立电子化信息档案,户均授信15.16万元;积极开发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产品利率普遍低于一般产品利率,扶持农户1.23万户;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创新推出应付账款融资模式,建立“湖畔驿站”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推动金融人才驻村挂职。2019年以来,全区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净增25.14亿元,年增长率达25.56%。深入推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推动村企要素互换、供求互补、联合发展。截至目前,共有30多个村居、60多家企业实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

  (作者单位:孟祥海,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李飞、赵斌,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