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的“吃喝玩乐”看乡村变迁
时间:2022-03-03 06:06:3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杨淼 字号:【

  “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刻在骨髓里的情怀,千年以来,中国历经各种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但回家过年是亘古不变的习俗。2022年春节期间,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回到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和大家聊邻里家常,谈工作体会,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新变化。本期刊登回乡见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变动,是对家乡印象的一次次刷新,也让人在回忆故乡时增添了新的味道。

  腊月二十九,父母带着我驱车回到了老家北京通州永乐店镇兴隆庄村。大红灯笼在村口高高挂起,两行整齐的白杨树伫立在平整而干净的柏油路旁,迎接着每一位回家的游子,防疫人员笑脸相迎,快递架子琳琅满目,广场舞的音乐动感十足,遛弯的老人怡然自得,一幅温馨而欢乐的乡村画卷正缓缓展开。

  在乡村,子女外出打工已是常态,留守的老人越来越多,农村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安逸的晚年生活需求逐渐增大。在以前,不少老人只能做到简单生活自理,维持着最基本生存需要,生活质量却无法保障,更不用提“吃喝玩乐”了。但随着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逐步推进,现在乡村老人的生活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大食堂”让老人“食无忧”

  “今天早上是油条,你爷爷爱吃,我打饭去了。”奶奶骑上她的三轮车带上一个保温盒就出发了,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早饭就到了我家的饭桌上。村里的“乡村大食堂”每周一到周五供餐,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打包,一顿早饭2元,两种主食,一碗粥,一个鸡蛋;一顿午饭7元,两荤两素一主食,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从开始供餐的第一天起,姥姥就是这个“乡村大食堂”的忠实粉丝。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都是“吃饭”最大。不少乡村老人体弱多病,缺人照料,眼神不好看不清,腿脚不好走不动,做饭都成了一大难题,更别提“吃得满意、吃得营养、吃得放心”了 。村里的集中供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乡村老人需要自己劈柴做饭的困难,营养搭配上也更加科学,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送餐上门,让腿脚不利落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让轻松而惬意的乡村老年生活在“吃”上有了保障,也让子女对老人独自生活少了些后顾之忧。

  “家里水果没有了,你从网上买点吧。”听到妈妈的吩咐,我马上从网上下单了可以次日送达的生鲜水果。村里以前只有一家小卖部,蔬菜只有根茎类,水果几乎没有,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很好完善膳食结构。日常蔬菜水果都是周末家里人从镇上买回去,一般要买一周的用度,很多生鲜类食品就不新鲜甚至坏掉了,而老年人的节俭习惯让他们常年紧着快坏了的食品先吃,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有时候还要扔掉很多囤积坏掉的瓜果。物流的畅通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没有新鲜水果上门这个难题,京东生鲜、叮咚买菜等等生鲜物流的覆盖,能切实解决乡村饮食日常需求,让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能随时尝到最优质、最新鲜的食品,让农村的饮食质量提档升级。

  喝上放心水,润了百姓心

  “拿着这个卡,听见嘀的一声!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就出水了。”大年初二,我们来到了位于永乐店镇南堤寺村的姥爷家,姥爷拿出水壶和水卡让我去打纯净水。为了满足村民饮用纯净水的需求,村里设置了大型净水设备,将深井地下水引入设备进行过滤,村委会负责净水设备安装维护,以保障饮用水的干净和安全。村委会为每户配备一卡一壶,村民自己不用花钱,花费全部由村委会承担。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的用水安全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个水真不错,自从开始喝这个水,水壶里的水垢都没有了。”和我一起打水的大舅感叹道。在很多农村饮用水通常仅通过简单的过滤和杀菌处理就被引到了各家的自来水龙头,更有些地区甚至因为饮水安全出现了“癌症村”“残疾村”等。近些年,村里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通过集体统一管理直饮水,将取水、净化、处置等工程一体化,同时还将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相结合,既确保了地下水的安全,又保障了农民健康的饮水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有益于提升农民饮水安全,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

  “爱心”摄像头,关心暖人心

  “我今天看网易新闻,说海淀有确诊的了,你别老出去瞎溜达!”爷爷用他的平板电脑给我发来了关心的语音,让我心里一暖,也不禁感叹,网络为老年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关心,还开通了一条了解外界的新通道。平常,爷爷看新闻,奶奶刷视频,互不打扰,却又互相分享,让博览群书的爷爷和目不识丁的奶奶有了共同的话题,时不时他们还能说出几句流行金句,也拉近了和年轻人沟通的距离。近年来,村里给每家每户开通了宽带,从初装到用网,费用全部由村委会出,村民不花一分钱就上了网,日常还有专人维护。

  现在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互联网,从工作学习、购物娱乐、聊天交友,到衣食住行,一切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乡村老年人用上互联网的样子也是“潮范”十足:和家里的智能音箱说一句“我要听京剧”,打开电视可以直接喊话视频,无聊时刷刷短视频、看看新闻,和智能台灯说一句“关灯”……当乡村老人融入互联网的世界时,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心态也变得年轻,乡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茫茫的青山脚下花正开……”傍晚,村委会门口传来了广场舞的“呼唤”,滑梯上孩子们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健身器旁三五个人相谈甚欢。生命在于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身体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很少,相对节奏舒缓的广场舞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跟着节奏走几步,调动身体机能,再配合健身器材的使用,让锻炼更加趣味化、多元化。同时,在附近设置儿童游乐设备,还满足了孩子的娱乐需求,免去了一部分老年人“带娃”烦恼。村民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还可以促进邻里间沟通交流,融洽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友爱,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贡献一份乡村力量。

  细节看爱意,享天伦之乐

  “奶奶正在往小园里倒雪呢,快提醒她把帽子带上,别着凉。”在厨房的我听到了摄像头里妈妈传来的“指示”,马上跑步把帽子给奶奶带上。村里在安装宽带后,还配套为每家每户免费安装了网络摄像头,通过手机APP可以远程了解老年人在院子里的动态,还可以通过语音与院子中的人对话,时不时用手机打开画面,看看在家的老人有没有“不听话”。

  细节藏爱意,关心暖人心。摄像头里画面拍摄的都是细节,每一帧的关注都是爱意。老年人的记性不是很好,经常“丢三落四”,在不经意间就会着凉,或者找不到东西生闷气。自从安装了“爱心”摄像头,子女们看着那忘记戴着的帽子,那被扔在院子角落的拐棍等等,多提醒一句,经常提示一下,让独自在家的老年人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人的关心和关爱,也让在外的子女少了很多担忧和顾虑,添上了一份安心。

  “早上六点多,咱家门口的雪就扫干净了!”本想早起去扫雪的爸爸不禁感叹道。春节前的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整个晚上。白雪皑皑虽然惹人怜爱,但对于老年人来讲,这很有可能是“摔跤”的罪魁祸首。在日常,村里安排了专人清理垃圾,清扫道路,全年无休,遇到突发情况都会及时上岗,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从小家看大家,从细节看生活,现在的农民越来富了,农村越来美了,“吃喝玩乐”每个字都饱含深意,这其中也融入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心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