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光荣的种豆增收路
时间:2022-03-03 06:10:0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沈立宏 字号:【

  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奉光荣抢抓冬闲,带着十几个工人忙着整治村里的撂荒地。听说中央有了扩种玉米大豆的政策,他们干劲十足。

  老百姓对粮食价格“斤斤计较”

  “我们整的地都是快20年没人种的荒地,早就长满了荒草野树。要先把小块并大块,改到适合机械化耕作,还得从养殖场搞点粪过来培肥地力。”奉光荣说,“争取今年整出1500亩,1200亩旱地用来种玉米大豆,300亩水田种水稻。”尽管整地每亩要投入1000元左右,奉光荣还是对未来国家持续支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充满了期待。为了满足来年农忙时的需要,他还新订购了5台农机。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科研成果在地里实现落地转换,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在西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底到4月初,而大豆的播种时间为6月上中旬。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在四川农业大学的帮助下,2021年奉光荣家庭农场种植的大豆玉米喜获丰收。

  “去年,我们农场种了500余亩大豆玉米,平均每亩产量玉米490公斤、大豆150公斤,市场价玉米可以卖1.45元/斤、大豆3.05元/斤,今年靠种地能挣到钱。”奉光荣高兴地说,“大豆水分含量有点高,价格卖低了,别小看每斤少了这5分钱,老百姓都‘斤斤计较’。要是能有大型的烘干机就好了,我们目前用的烘干机是烧柴油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过量一氧化碳对大豆的品质有影响,会让大豆卖不上价。”

  与过去“望天收”不同,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农民大豆玉米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以前老百姓种地的种子都是自己留用,产量上不来,自然就挣不得钱,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现在有了专家团队来帮忙,大幅提高了农民种大豆的科技水平。”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羽介绍,通过从四川农业大学雍太文教授团队引进一名研究生到当地工作,自此与科研团队建立了联系。他们从种子和农技农艺入手,在开展带状复合种植试点的同时,帮助当地老百姓和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量和全程机械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机械的适用性,农民的原创性改造派上了用场。今年58岁的奉光荣作为一名“老农机手”,从事农机作业快35年了,早在1987年他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回到老家创立了农机合作社,专门为周边的老百姓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说起目前使用的大豆收割机,奉光荣打开了话匣子:“通过反复试验,我们把水稻收割机的6根脱粒杆减少3根,清选的筛子改成孔径1.2厘米的,原来的复脱重新改造,才有了今天可以用来收获大豆的机具。”而玉米收割机可以直接从农机公司购买,适宜丘陵地带作业。

  “农机+良种”助力打赢大豆“攻坚战”

  奉光荣只是西南片区成功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一个缩影。四川作为全国大豆主产省份之一,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五位,西部第一。该技术发源于四川,在省内已经试验推广了近20年,早在2007年,全省就制定了“四川省大豆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努力扩大大豆面积。

  特别是2019年以来,四川省积极落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主的套作大豆,依托中央财政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连续3年投入资金3.2亿元,实现了“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的目标,构建了大豆扩面增产、玉米稳产保供的双赢发展局面。

  “玉米是碳4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高,而大豆根瘤菌具有固氮培肥作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让这两种作物变身‘黄金搭档’,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少,多增收一季大豆的目的。”雍太文介绍,该技术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优势,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西南地区扩种大豆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2006年以来,全省连续14年开展相关培训,对该项技术在四川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21年四川大豆种植面积达665.1万亩,总产量104.4万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据统计,四川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9个示范片玉米平均单产达500公斤,与净作相当,大豆平均亩产100~150公斤,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2021年,通过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在安居区、荣县等5个不同生态区域,创建玉米亩产超500公斤、大豆亩产超130公斤的“双高产”科技示范区。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乔善宝介绍,在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大豆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地块小而散,机械化水平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四川省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极低,目前全省玉米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左右,而大豆仅为7.56%,主要是因为大豆机播、机收难度高,专用作业机具较少。

  如何在这种地形复杂、地块小而散、耕作制度多样的现实情况下加快发展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依然任重道远。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加大大豆农机的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开通大豆机具补贴政策绿色通道,加强科研和创新,投入500万元支持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省农机研究院等开展相关农机具的攻关研发。还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粮食生产农业装备,推动大豆生产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当前,四川省内适宜间套作的大豆配套品种仅有贡豆和南豆少数几个品种,品种退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已逐渐显现。适宜当地的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建立,大豆种子经营主体缺乏,农民自留种现象比较普遍,种子质量不高。随着间套作大豆推广面积的扩大,大豆品种问题愈发突出。

  为此,四川下大力气为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自贡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实施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选育养分高效利用、高产高蛋白、耐密耐荫、多抗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在大豆优势区域进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同时培育大豆种子生产经营主体。

  尽管新技术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在政策支持、试点带动、技术帮扶的组合拳加持下,随着良种繁育、农田改造、农机装备等持续推进,老百姓种地有利可图,积极性也将调动起来,终将打赢大豆“攻坚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