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春天都焕发着生机,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希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与每个中国人命运与共、息息相关。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土地和粮食问题。1959年7月毛主席为时任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粮食问题”批语: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以追求真理为学问和使命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历经70年,走近苦难深重的中国,倾听民生,感受社会底层的脉搏,用他植根泥土的奔波调研和深入思考,提炼出“乡土中国”的概念,并指出“乡土中国”的成色以经济活动、制度安排、治理秩序与“土的粘度”来衡量。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当今世界局势波诡云谲,疫情和战乱带来系列危机,人类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有幸生在中国,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科学决策。多年的耕地保护换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主粮完全自给,充足库存成为粮食市场“压舱石”,我国的粮食经受住了动荡局势的严峻考验。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这值得每名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只有耕地安全才有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并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深情嘱托“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告诫全党“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唯有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牢牢保住“子孙田”,造福后世长远发展。1982年至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了24个,从2004年开始连续19年锁定三农主题。然而有的地方片面受经济利益驱使,屡屡出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搞非农建设行为,有的地区出现“非粮化”倾向。“农田非农”现象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耕地损毁和粮田的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仓廪实,天下安。”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屡屡引发热议,这更加提醒我们,任何时候粮食问题都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保障粮食安全,首要是保障耕地安全,而保障耕地安全的第一要务是数量安全、面积不减;其次要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关键还要采取超常措施确保土壤及生态环境安全等。
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也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守好耕地资源,才有信心端稳中国饭碗。
端稳中国饭碗
基于建设更多示范粮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粮食稳产高产,良田是核心。雄浑黄河流域及广袤华北平原上大片的黄土地,是中华粮仓的腹地;辽阔肥沃的东北平原上的黑土地,是驰名的“北大仓”;而东南、西南、华南的大片红土地,则是碧绿遍野的“鱼米之乡”,这里是建设示范良田的梦想沃土,也将是收获更多优质中国粮食的希望田野。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我们的大国方略和重要举措。大力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必行之举、应尽之责。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欣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欣闻各地正在推动建立“田长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三级联动,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越织越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等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着力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示范基地,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多方聚力,注重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配套实施绿色、节本、高效的生产技术,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吃得优,确保中国饭碗端得稳、端得实、端得好。
守好沃土良田,端好中国饭碗,乃国之大者,是国家战略,需要上下同心、全员同力,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向沃土聚集科技新要素,为良田激发产业新动能,生产向绿、粮食向优,效益向上、生活向美。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路上,希望的田野必将硕果累累、生机无限。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