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深刻理解把握脱贫攻坚战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国内外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以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用责任和担当、汗水和生命共同书写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优秀山西答卷。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奋力蹚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最好的政策——生态扶贫。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最亮的工程——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总规模全国第9位。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建设集中安置区1122个,涉及11个市83个项目县,总投资250亿元,建筑总面积达到1074.2万平方米。最优的项目——光伏扶贫。“十三五”期间,全省11个市75个县共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总投资211.6亿元,总规模294.4万千瓦,全国第二,实现国定贫困县贫困村、整体搬迁村光伏扶贫全覆盖,每年收益可达19亿元。最牢的保障——构筑多重防线。构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政策体系,实行“136”政策兜底,惠及211.9万人次。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衔接”,农村低保连续五年提标。在坚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按照“标准适度、能兜住底、可承受、可持续”的原则,省委出台决定、省政府制定实施意见、省人大完成地方立法,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为解决老年人养老和返贫致贫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大的优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省市县党政领导“双签”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帮扶贫困村,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全覆盖。深入开展领导联系帮扶、单位包村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县合作帮扶、专业人才挂职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等“六个帮扶”,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配强配齐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56万人。“十三五”期间,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3.28万支、9.6万人次,第一书记1.96万人。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
深刻认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完成好这项政治任务。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补齐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新阶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着眼全面现代化全局,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谋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总格局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承诺“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关键路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深入推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历史的使命、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要用乡村振兴战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脱贫地区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守住基本补短板,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好一个机制,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监测机制,突出一个“快”字,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优化排查机制,简化工作流程,快速发现、积极响应、及时纳入。强化帮扶机制,突出一个“准”字,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压实“一对一”帮扶责任,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完善退出机制,突出一个“严”字,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坚决防止消除风险不符合要求、风险消除简单化等问题。压实责任机制,突出一个“实”字,压实市县主体责任、领导帮扶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结对帮联责任、属地救助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应急救助基金。抓好一个重点,持续动态保障“三保障”成果。在动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的同时,重点关注“小的”没人养、“老的”没人管、“年轻的”没人组织等农村深层次矛盾问题,通过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协同相关部门全生命周期巩固脱贫成果。完善一套制度,为应对返贫风险提供硬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达到两个100%。防止因病返贫风险,实施好生源地助学贷款,防止因学返贫风险;落实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防止因老返贫风险,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水平,防止因生活困难造成的返贫风险;利用光伏收益提供公益岗位帮助就地就近就业,防止因就业不稳定造成的返贫风险;夯实价格险、灾害险双重保障,防止因灾返贫风险,推广设立应急救助基金,防止因意外事故带来的返贫风险。用好一个方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巩固脱贫成果要紧盯国考反馈问题、省考发现问题,用好问题排查整改这个重要方法,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守好一个资产,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进一步推动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各类资产有人管、管得好、有收益。通过加强光伏项目资产的运营维护,确保年收益保持在19亿元以上。管好一个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通过多渠道促进就业、大力度发展产业、全覆盖抓好配套、全方位加强管理、动态化监测帮扶,创建产业带动好、就业帮扶好、设施配套好、公共服务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努力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能致富。
抓住根本锻长板,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好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两者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抓特色产业厚植转型新优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要升级改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基地,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改造,提升农产品单位产出率、市场占有率。培育群众参与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更多脱贫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参与入股,实现增收。培养聚集精通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鼓励和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抓务工就业筑牢增收新支撑。重点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强力推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将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要求,确保总规模稳中有升。同时,建立务工就业大数据平台,摸清就业底数,为稳岗就业提供监测平台和跟踪指导。抓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示范创建工作是靠推进乡村振兴来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是探索独具山西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的创新举措。目前,要在全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4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乡镇)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43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累计投入36亿元以上。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发展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脱贫攻坚战胜利后,山西省将117个县(市、区)划分为重点帮扶、整体推进、先行示范“三类县”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其中46个重点帮扶县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比较薄弱,要在政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布局、资金投入安排、政策要素支撑、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集中支持,实现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凝聚合力促发展,全方位创造性地推进工作。依托智库平台。与山西大学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课题研究组,与省委党校共同开发乡村振兴案例,与山西财专合力推进乡村旅游,“政产学研”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完善融资平台。联合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对接重点帮扶县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建强保障平台。协调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提高价格险、灾害险、防贫险等保险保障水平。做实帮扶平台。推动国有企业强化消费帮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拓展销售平台。借助中央在晋26家帮扶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外办事处等力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用好宣传平台。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和工作成效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