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山松水如何筑牢黑土粮仓——吉林省粮食生产综述
时间:2022-10-31 06:59:3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雷刘功 牛震 周嵘 字号:【

  “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五年三次考察吉林,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吉林抓好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作为“答卷人”的吉林省,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台阶,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5位,粮食单产、商品率、调出量均居全国前列。202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807.84亿斤,粮食商品率达到91.1%。不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夯实了三农基础。

  金秋时节,记者踏访白山松水,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在金浪翻滚的水稻田,在现代装备的合作社,我们一起探寻粮食生产大省吉林如何筑牢黑土粮仓。

  抓紧“两个要害”——

  良田播良种,农民种粮有信心

  风吹稻菽千重浪,万亩良田披金装。中秋前夕,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里,天上无人机盘旋作业,地上大农机来回穿梭,机声轰鸣的场面颇为壮观,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稻香。

  “好地就应该用好种,这样才能多产粮。”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说:“我们农场主要经营水稻种植、种子研发稻米精加工与销售业务。2016年引进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每年为科研单位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目前拥有天隆优619和649两个高产抗病新品种。”

  肖建波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从父辈开始就靠着几亩地维生。2011年,因热衷于水稻种植,肖建波承包了15公顷耕地,当年收获了20多万斤水稻,这让他尝到了种粮的“甜头”。两年后,他注册成立了九月丰家庭农场,开始从周边农民手中有序流转土地,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建波,你地种得多也种得好,我家的地也给你种吧。”近年来,因为土地流转价格公道,种地示范效果显著,不少乡亲们主动上门提出把地流转给肖建波。如今,九月丰农场已覆盖周边3个村200多个农户,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把土地交给像肖建波一样更会种地的人去经营。

  筑牢黑土粮仓,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吉林省突出抓好耕地与种子两个要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以来,为了抓好农田建设,吉林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设计、项目审批及工程招标,确保550万亩任务当年立项、当年审批、当年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09万亩,占年度任务的56.2%;全省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0万亩,建设标准提高到每亩3500元以上,致力打造不同区域典型样板。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黑土地保护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战略谋划推进。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粮食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位于吉林省中西部的松原市,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载体,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化肥减量增效等一批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随着利用成果的不断壮大,黑土地保护效益逐步显现。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1520.8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50.03亿斤,创历史新高。

  科技会战,为黑土粮仓“加油”鼓劲。近年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黑土地退化阻控、产能和质量提升等150个课题研究。重点对示范基地建设和百千万引领提升行动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团队与30个重点县结对子,协助建好用好辐射示范基地。组织县市对10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1000个示范村、1万名新型经营主体建档立卡,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全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建设项目245万亩,“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比2021年增加408万亩,稳居全国第1位。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是制种大省,也是用种大省。为了抓好种业振兴,吉林省按照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五大任务,重点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自主创新、种业企业培育、育制种基地建设、种业管理五大行动,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吉林省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作物改良中心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育种科研团队53个、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持有效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业企业335家,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全省已完成44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加快推进作物种质资源和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建设。目前,全省累计保存作物种质资源15万份、畜禽品种109个、鱼类品种140余种。

  “每当看到水稻收获时,心情就格外愉快。”吉林省新田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玉洁说:“良田用上良种,我们农民种田更有信心。我们目前自主研发有5个水稻新品种,可育种600万斤,亩均产量能达到550公斤。”该公司是集水稻新品种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与高产栽培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一手牵农户,一手联市场,实现了利益联结体共赢。2021年实现经营收入305万元,纯利润74.63万元,成员分红67.17万元。

  抓紧两个“要害”,抗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黑土粮仓。近年来,吉林省通过突出抓好“耕地”“种子”两个要害,不但用好养好了黑土地,让良田用上了良种,而且进一步提振了农民种粮的信心。

  抓稳“五保”迎难而上——

  综合施策保生产,粮食丰收有基础

  “八百里瀚海,八百里粮仓”。全国粮食增量看吉林,吉林增量看白城。2021年,白城粮食生产总量达111.39亿斤,实现“十连增”,增幅9.35%,居吉林全省首位。

  “我这片地原先是盐碱地,连续5年施用航天恒丰复合微生物肥料,盐碱地现在变为黑土地了,特别肥沃和疏松。一左一右的水稻产量赶不上我的,从现在水稻的长势看,每垧地产个两万斤应该没啥问题。”白城市洮北区长利水稻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长利说。

  保产量首先要保面积。近年来,白城市在稳粮保面积的道路上,盐碱地改良功不可没。该市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途径,通过采取脱硫石膏改良法、硫酸铝改良法、磷石膏改良法、有机硅土调理法、木本泥炭构建法五种模式,实施盐碱地治理,实现新增耕地面积20.82万亩,累计实现粮食增产2.5亿斤。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洪祥说:“今年,白城全市农作物实播面积1732.7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粮食作物实播面积1609.6万亩,比上年增加102.5万亩,比省下达任务多149.9万亩。”

  筑牢黑土粮仓,事不避难者进。今年备春耕期间遭遇重大疫情,入夏后又突遇渍涝灾害,面对粮食生产情况极其特殊背景,吉林省迎难而上并积极应对,统筹力量综合施策,通过紧抓“保面积、保物资、保人力、保进度、保安全”促落实,实现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平稳、丰收可期。

  保面积,实现粮食增产有基础。吉林省坚持把落实粮食播种面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及时向市县政府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超出国家任务218万亩,其中玉米、水稻7900万亩以上。分解落实大豆播种面积464.5万亩,比上年增加85.4万亩,超出国家下达扩种任务5.4万亩。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前释放政策信号,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提前下达中央财政地力补贴、农机补贴82.55亿元,及时下发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0.79亿元,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吉林省抗疫和备春耕生产专项资金7.53亿元。

  保物资,实现春耕播种有保障。备春耕期间,落实“一断三不断”的部署要求,省疫情防控协调机制会议专题研究,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下发明电,明确将农资纳入重点物资予以保障,对农资运输车辆落实应急性通行措施,确保物资进得来、通行有保障、流通无障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改委、供销社、工信厅先后为48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疫情期间保供证明,农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换发跨省运输通行证2194张。针对个别县城和乡村卡点未及时撤除等问题,成立专门工作组检查督导,查卡点、看农情、访民意,打通农资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保人力,实现农事活动有支撑。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滞留城区农民返乡备春耕诉求高度重视,在疫情严峻胶着、备春耕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先后出台《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关于全省返乡农民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市州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协作机制,推动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全省共调集转运班车6300多台次,转送农民30.09万人。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最大限度为农民尽早返乡春耕争取了时间。

  保进度,实现契合农时有抓手。由农业农村厅牵头组建备春耕、化肥保运、农民返乡、服务热线、宣传保障5个工作专班,按序时推进备春耕各项工作。设立34部备春耕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农民诉求,共接听热线电话9755个,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自开通热线以来,共接听热线电话9755个,办结率达95.28%。为了及时有效做好科技指导服务,向社会公开发布12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58项主推技术。全省举办各类培训班6156期,线上线下结合培训19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5万份。

  保安全,实现生产作业有秩序。保安全就是保生产,吉林省各地各部门一手抓防疫安全,一手抓生产安全,坚决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方面,分级分类防疫措施全面落实,制定《吉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手册》和工作方案,为农业生产和常态化疫情背景下保障农事活动正常秩序提供了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农业安全生产整治全面加强。持续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机检修作业、农药生产使用、渔业生产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消除各类风险。

  汪学军说:“总体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玉米保苗率高,坡岗地作物长势好于往年。7月中下旬以来,气温升高、光热匹配较好,作物生育进程加快,目前玉米、水稻、大豆长势正常,具备夺取粮食丰收的基础。”

  抓好“四良一智”——

  提产能促生产,朝着千亿斤目标奋进

  筑牢黑土粮仓,纲举目张则行稳致远。十年来,从700亿斤到800亿斤,吉林省粮食接续迈上新高,在筑牢黑土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新时期,产粮大省更有新担当,今年5月召开的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部署了“千亿斤粮食”工程,提出了2035年粮食产量达到千亿斤的新目标。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我加压、主动担当,以产粮大县为依托、重大工程为抓手、农业科技为支撑,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促生产,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如何实现全省粮食产量达到千亿斤新目标?吉林省重点从产能挖潜和后备耕地开发两方面发力。产能挖潜就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水肥一体化推广等措施,计划增粮178亿斤;后备耕地开发就是重点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通过新增耕地、建设集中连片灌区、对现有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等办法,增粮40亿斤。两项共计增粮超200亿斤,支撑粮食产能达到1000亿斤水平。重点谋划了良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利保障工程等八大工程,制定了建设方案和推进路线图。具体就是抓好“四良一智”,提产能促生产。

  ——良田。推动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开展盐碱地利用工程,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设中西部供水、引嫩入白扩建等一批重大引调水项目,推进集中连片灌区和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到2035年,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粮食作物全覆盖,耕地质量再提升1个等级。

  ——良种。加快推动种质资源创新平台、生物育种联盟、良种繁育基地和公主岭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种业科研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字号”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到2030年,培育综合实力全国10强种业企业1—2家,研发突破性品种200个以上,实现粮食作物种子更新换代。

  ——良机。大力推进农机应用主体装备建设,加快推广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模式。实行“优机优补”,推动老旧农机具更新换代。建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生态示范区并加快研发推广。到2030年,建设比较完善的农机应用装备主体1800个,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左右。

  ——良法。普及标准化技术规程,集成推广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生物防控等增产增效技术,提升洪涝、台风、秋吊、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强化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主体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到2030年,3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和服务主体达到1万家,其中4500亩以上主体3000家、7500亩以上主体200家。

  ——一智。加快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卫星遥感平台升级建设,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抓好农业全过程无人化作业试点,开展智慧农场试点,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能力。全面搭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吉农云”平台,加快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融合。到2030年,数字化行政村达到90%以上。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黎民生计。要筑牢黑土粮仓,当深耕沃野千里。放眼当下,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水稻纷纷进入腊熟期,千万亩黑土地上丰收在望,白山松水间洋溢着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喜庆气氛。

  未来可期,我们拭目以待。吉林在建设“千亿斤粮食”工程中讲述更多新故事,在提高粮食产能的进程中迈出更大步伐,在守护大国粮仓的道路上继续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