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93岁老教授胡承霖致信《农村工作通讯》——再谈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途径
时间:2022-10-31 06:50:0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充分发挥高光效种植技术的效果。今年麦收前,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团队到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对“减少低施化肥用量,生长中、后期喷施水溶肥”(经农业农村部核准确认)项目进行测产。5.2亩面积,平均亩产为927公斤,创下了近年来的高产新纪录。这再一次表明,光合作用是农业生产中技术措施的核心,太阳光能资源是挖掘农作物生产潜力最重要的源泉。提倡小麦高光效种植,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种植技术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种植过程中小麦的生育周期最长,要经历秋、冬、春、初夏几个季节,而水稻、玉米的生长期显然较短,但单位面积的产量却比小麦要高。究其原因,就是生育期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比较好,实现高光效种植的生态环境极其有利。近几年我们在水稻、玉米生产田间通过减少化肥用量、喷施水溶肥,也取得了节本增效的好处。

  实现品种资源和种植技术之间的互补作用。农业生产中不同品种的性状是由基因所调控,而同一个品种的性状表现会出现巨大差异。这是由不同环境种植条件诱导的结果。种植条件改变了微环境,造成植株间的生产力的不同。农作物生产又是一个群体的生产,个体生产潜力的发挥受制于群体。目前生产上存在的大播量,是不利于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协调生产,而且通风条件差,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这些对形成高产量是很不利的,需要加大力度改变。

  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农作物生产受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据有关报道,目前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80%以上。不仅如此,而且许多农户的耕地是分散的,有些地方经过协商、调解,建成了连片耕地,这对机械化作业十分有利。近年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当农业生产过程中涌现出好典型,需要召开现场会进行学习观摩、推广等时,受到一定限制。建议县级以下可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托管模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胡承霖, 192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合肥,1953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留校任教。1978年调到安徽农业大学从事小麦栽培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85年受聘为原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他主持的项目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省星火奖、省农村科技进步奖等。他主编的《安徽小麦》《安徽麦作学》等专著,是指导安徽省小麦生产的权威著作。1995年退休后,他仍致力于小麦高产事业,于2005年致信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的赵树丛,建议开展小麦高产攻关计划,并始终奋斗在小麦高产攻关的第一线。《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22期曾以《“麦痴”胡承霖》一文对其专题报道;《农村工作通讯》2021年第2期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实现粮食优质、增产、节本增效途径的思考》,取得了良好反响。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