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人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的报道,引发了网友热议。文中的“超龄农民工”主要指农村户籍,超过退休年龄还仍然从事建筑业等非农高危行业的农民工。报道称因出于安全考量,多地出台政策清退“超龄农民工”。
“超龄农民工”超过了退休年龄,体力和意识都会不同程度地下降,加之从事高危行业,一旦出现事故,对家庭来说就是重大打击。多地清退政策的出台,是对“超龄农民工”的一种保护,透露出对他们安全的关心。然而,对于一些生活负担较重的“超龄农民工”来讲,上有老下有小,工地收入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就业难”可能直接导致“生存难”。
这种现实的农民工问题直接关乎农民收入和共同富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考察时,叮嘱地方干部:“为农民工服务要广覆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准备上车时,他转身又叮嘱道:“贵在坚持!”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并强调“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三次提及“农民工”,涉及就业创业、工资拖欠治理等问题。
那么“超龄农民工”应该怎么办呢?如今为了“超龄农民工”的安全,给他们关上了一扇“危险”的窗,但同时也请为他们打开一扇“生活”的门。
对于想要回乡的“超龄农民工”,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或者设立服务性、公益性岗位带动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比如有篇文章讲有个63岁老伯回了老家,村里正在搞农家乐。因为有工地工作经验,就被聘为了施工安全员。对于想要继续留在城里挣钱糊口的“超龄农民工”,不宜搞“一刀切”,应“因人而异”灵活管理,给健康状况较好的建筑工人安排低风险工作,或者鼓励他们“转型”,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适龄”工作,如保安、保洁、物业等,上海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表率。
促进“再就业”是安抚“超龄农民工”的一剂良药,但真正要“药到病除”是要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担心职工养老保险不能异地转移,还有一些人这一辈子都没享受过“五险一金”……因此,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如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实现“钱随人走”,适当提高农民养老金,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使其老有所养。
解决“超龄农民工”问题十分重要,但防范其“后备军”也不容忽视。那些升学有难度的农村学生,那些白天在城里找零工的中年父亲们,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是否也会成为“超龄农民工”?对此,推进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要重视和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系,让农村学生能够得到职业教育,培养一技之长,走出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同时更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中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促使他们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型,从而实现稳定就业,让他们的人生也有“晋升通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