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林下经济作为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使农民可以做到不必砍树也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致富的目标。2008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0余年来改革实践,各地区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权主体改革任务。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林下经济成为西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为西部地区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下产业,以林菌、林药、林鸡、林蜂四大产业为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建设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林下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建成和在建林下经济产业基地2443个,全州林下经济累计利用林地面积达619.35万亩,产值81.2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00.26万亩,产值12.51亿元;林下养殖82.64万亩,产值13.58亿元;林下采集295.91万亩,产值15.88亿元;森林休闲旅游140.54万亩,产值39.31亿元。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五种模式。
林下种植类型。一是林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既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还可以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增加农民收入。黔东南州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金钩藤、天麻、草珊瑚、黄精、茯苓、铁皮石斛、天冬等。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州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74.06万亩。二是林菌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如种植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竹笙、黑木耳等,不受林龄的限制。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州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累计达2.69万亩。
林下养殖类型。一是林禽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饲养小香鸡、饲养鸭(鹅)等禽类,具有绿色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20年榕江县依托林下养殖小香鸡产业,生产禽蛋1100吨,带动3968户建档立卡农户实现增收。2021年以来,榕江山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抓住林下经济机遇带动当地6000户农户参与小香鸡产业,已达到300到350万羽的养殖规模,累计销售30万羽1500万元。二是林畜模式。目前,该模式只在小范围内实施,尚未全面推广,因牲畜对林木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林木生长带来损失。黔东南州林下养畜主要有小香羊、肉牛、竹鼠等,榕江、从江的小香羊、小香猪在黔东南州乃至全国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三是林蜂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在林下养殖胡蜂、中蜂、蜜蜂。林下养蜂具有占用土地资源少、投资小等优势,且经济效益好,同时林下养蜂对促进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20年,定威乡农民王吉安养殖800箱蜜蜂,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当年年底每户农户分红1135元,同时还带动其家人在内的10余人务工。截至2021年底,榕江县培育蜂群1.1万箱,年产值1440万余元,带动1538户农户增收。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龙头公司+企业+农户”(榕江),“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从江),“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黎平、施秉、雷山)等。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要素供给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林下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由于不少地处深山,其规模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受到了基础设施的限制。此外,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保障也存在不足,市场主体经营发展困难较多。
发展规模小、林下品种类型单一。从黔东南州目前情况看,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发展模式单一、规模小、实力弱的现实状况,大部分林下经济产业仍处于农户自发、零星发展状态,农户的收益缺乏保障,尚未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来,虽然各地都积极探索各种适宜的林下经济组织形式,但是农户独自发展仍然较多,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缺乏行业协会的组织与规范。一方面林下种植、养殖大户数量不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林下种养户经济实力不强,承受风险能力弱,难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辐射。
产业化经营水平、销售水平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还采用等待商家上门收购产品的老方法,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林下产品价格优势和订单产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调研中还了解到,很多农户在发展林下产业中仍然依靠传统经验,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产品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市场主体实力弱,有产品、无品牌。调研发现,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少,多数企业实力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所覆盖的范围窄,难以有效带动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林下经济产业也存在有产品、无品牌的问题,丰富的森林资源赋予林下产品绿色、环保、优质的特点,但至今为止全国知名的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很少。
对策建议
优化林下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多元资本投资。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促进林木林地合理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及有利因素投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林权改革,优化政策措施,促进林木林地资产逐步向生产资本转化,消除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制度性障碍,探索森林保险业务,降低投资风险;建立专项基金,激励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地基建设,加大要素供给力度,严格各项相关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在扶持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上强化监督检查,杜绝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行为发生。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政策、资金投入等支撑,消除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
加强林下产业基地建设,建强市场主体。依托森林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扎实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类型各异、种类齐全、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林下种养、林下采集加工、林下景观等主导产业基地。根据实际状况转型一批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推进林下经济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此外,要充分用好用足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因地制宜招商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落地。
强化公共部门服务职能,提供技术支撑。多种渠道、多形式组建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指导团队,加大对林下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有效技术供给,破解技术难题。着力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强化乡村林业组织在科技、信息方面的职能,不断提升乡村林业组织服务林下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对基层林业组织资源如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供给力度。此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机制,充分挖掘和培养乡土专家、乡村能人,逐步实现林下经济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加快林下经济标准化建设,加大产品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快林下经济标准化建设,推行林下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最大限度地保存林下产品的天然特性,生产出具有当地乡土特点的“土特产”,严格对林下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安全检测工作,使林下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实现绿色环保、无公害。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天然有机、无公害的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加大力度宣传产品品牌及优质农特产品。依托东西部帮扶协作契机,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加大重点产品推介力度,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知名度。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党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