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苹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大产业,其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接近50%,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表示。
郭素萍是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也是李保国技术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作为一名林果研究领域的专家,她与丈夫——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一起,曾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农村,为农民群众带去致富增收的新技术,带领他们奔向小康生活。李保国教授离世后,郭素萍接过了丈夫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郭素萍发现,我国苹果产业目前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优势区域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现代化装备不够;生产成本偏高,果园经营效益偏低,部分优势产区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有所动摇,个别果园存在撂荒现象;经营体制机制落后,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较弱;受耕地政策的影响,部分处于苹果优势产区的苹果产业面临下滑的局面。
郭素萍建议,针对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要加强原始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建议有关部委要设立苹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智能机械研发、精深加工品开发等。组织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个层次梯队的领军科技队伍,加强全国苹果科技创新一盘棋建设。
针对我国苹果优生区基础条件差的局面,郭素萍提出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高产高效示范园道路建设、水源建设、肥力提升工程;配套水肥一体化、果园智能化设施;提升果园割草机、施肥机、弥雾机、采果平台、修剪平台等新型机械装备水平。实施苹果采后装备提升工程,针对采后损耗高的局面,提升分拣贮藏运输相关装备水平,并制定苹果采后智能分选、冷(气)贮藏、冷链运输等装备配套补贴政策。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完善以防雹、防霜冻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加大果园防雹网、防霜冻新技术投入。
郭素萍还认为,针对我国苹果经营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的实际,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壮大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培育涉果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或“合作社+基地+社员”等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合机制。针对自然灾害频繁、果品价格不稳定、农业产业属于弱势产业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和金融扶持政策,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郭素萍还建议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果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在苹果主产省市县设立相对独立的产业行政管理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配置,提升综合管理效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苹果主产县结成对子,扩大服务范围。壮大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完善果业科技人才招聘引进和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面落实基层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相关政策,彻底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