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建议制定种业促进法 促进民族种业发展
时间:2022-03-25 01:10:3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王琦琪 字号:【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被誉为“从玉米地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从199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开始,已经是连续六届为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民族种业建言献策。他从事玉米育种攻关近50年,在我国率先创建民族种业,今年他特别关注种业立法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像乡村振兴促进法那样,出台一部种业促进法。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种业振兴放到国家战略地位去定位。”李登海认为。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新种子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种进入新阶段。新种子法聚焦提高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明确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为种业原始创新提供法治保障。“但是单靠种子法来促进民族种业的振兴是不够的。目前全国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各类种业公司有7200多家,但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仅有119家,占比仅为1.65%。这是我国种业‘卡脖子’的重点。”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要求,制定和确定民族种业的标准。按照标准,通过立法明确民族种业的发展重点,提高种业研发创新、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能力,尤其是研发创新能力。

  种业发展,任重道远。“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民族种业的要求,真正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目前,迫切需要国家出台一部种业促进的法律来实现民族种业的振兴。”李登海表示,种业促进法应包括民族种业的标准要求,制定各种促进措施,包括国家政策的促进扶持、社会力量特别是大企业的进入和金融部门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升;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建设和加大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种业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改革现有涉农科研体制和机制;壮大种业在研发创新、生产加工和推广销售服务能力方面的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全国各界的支持和国内外的种业技术合作等几方面。这都需要在新种子法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种业促进法,有法可依地推进种业发展,助力种业发展大业的实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