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毛纳村考察调研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
产业生态化简单来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守住生态底线,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可持续。生态产业化就是指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生态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将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大地上“两化”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云南省华坪县以“电”代“煤”、去“黑”增“绿”,以“园”替“矿”、转“黑”变“绿”,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吉林省抚松县利用其优越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矿泉水、人参、旅游三大绿色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效益提升,不断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我们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面对农民日益增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在实现“两化”融合上下大功夫。
产业生态化要探索多元实现路径。其一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引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比如将矿区土地开发为果园。绿色转型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在技术、经济等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超速转型;其二是在处理旧产业上采用新技术与新理念,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结构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对原有的乡村产业并不是一律抛弃,必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村庄发展阶段,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在保持原有产出的基础上,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担;其三是构建产业生态链,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与功能链互补,在乡村可以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可在种植业中实现再利用,实现“污染”消弭在产业中。
生态产业化要树立两种思维。优质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是生态产业化的基础,我们需在更高维度上认识生态的价值。生态不仅是劳动对象的提供者,也是极具产业价值的“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生态”即是产业。生态产业化要树立空间开发思维和历史开发思维。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将生态开发的目光扩展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整体和结构价值。生态产业化要有历史思维,乡村独特的生态浸润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要打通上下五千年,开展历史文化传承开发、进行自然教育开发,用生态以及与之相伴的文化创造产业价值。
让农民共享“两化”发展成果。农民缺少推进生态产业化的经验与资金,因而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进行生态开发,充分利用其资金、人才与专业优势,但是有必要对社会资本参与的领域与方式作出合理限制,避免社会资本无序扩张。当前乡村,推进生态产业化的一大障碍是生态资源价值无法量化,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乡村来说,开发生态资源缺少本金,有宝山但是无法引资。因而有必要探索建立生态资源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体系,使其进入统计核算体系,让有价值的生态资源与土地、技术、劳动力等一样,成为支持乡村发展的生产要素。
乡村发展的“两化”路径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民个体尚不具有实现“两化”的资金、技术等基础,因而为了实现乡村“两化”,必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强有力的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村庄资源与劳动力、统筹生态与产业发展,让农民有力量,让农民齐参与,让农民共同分享“两化”成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