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芯”而行——福建水产种业发展纪实
时间:2022-05-11 01:59:2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夏惠娟 字号:【

  “海为田园,渔为衣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山海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一定养殖开发价值的水生生物有200多种,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具有独特优势。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探索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的步伐从未停止。截至2020年底,福建已经连续开展三轮“福建省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水产种业基础设施短板和科研薄弱环节。目前,新一轮(2021-2025年)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渔业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的推动下,福建大黄鱼、鲍鱼、白对虾、海带、紫菜等大宗养殖良种规模化育苗供应量保持全国第一。

  接续奋斗启新程,乘势而上谱新篇。立足新发展阶段,福建以创新创制为动力,强化基础性研发,巩固优势品种,提升常规品种,扩展特色品种,全力推进水产种业振兴。

  资源普查,打好振兴“第一仗”

  近年来,福建省海水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海带、紫菜、牡蛎、蛤、蛏、蚶)发展到120多个品种;淡水育苗由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70个多品种,年繁育鱼、虾、贝、藻等苗种1.9万亿单位。水产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打好种业振兴的“第一仗”。为摸清家底状况,切实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福建省2021年全面启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摸清福建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状况,进行资源收集与保护,并发布福建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为保质保量完成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任务,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印发了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和三个工作组,联合设区市、县普查人员共同推进普查工作。同时,省普查办公室实行普查工作进展周通报制度,对各县每周开展普查出动人次、已普查主体个数等情况进行通报,完成9次周报、5次月报。完成普查主体16558个,普查完成率100%。

  自主创新,焕发种业“芯”动力

  “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一望无际的宁德三都澳官井洋海域,繁育着珍稀鱼种大黄鱼,又称黄瓜鱼。然而,20世纪70年代因渔民滥捕,大黄鱼资源几近枯竭。80年代中期以来,以刘家富为代表的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历经15年时间研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大黄鱼重新回到百姓餐桌。探索从未止步,福建不断革新大黄鱼的育种工具和育种技术体系。目前,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宁芯3号”大黄鱼基因组育种液相芯片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为大黄鱼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培育更加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的大黄鱼良种提供种业支撑;为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和种业振兴再添“利器”。

  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但伴随着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夏季高死亡率、缺乏大规格高端鲍鱼等产业“卡脖子”问题,亟须对原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厦门大学鲍鱼遗传育种团队在柯才焕教授的带领下,历经11年的探索和努力,创新育种思路,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在2019年培育出国审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绿盘鲍。该新品种具有强杂种优势,有效缓解了制约我国鲍鱼产业发展的夏季高死亡率问题,同时由于其能养成单只250克以上的高价值大鲍,打破了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和高端干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同时还催生出一条全新的大规格精品鲍和干鲍产业链,有力推动了我国鲍鱼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养殖鲍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被誉为“中国大鲍”“黄金鲍”。

  花蛤肉质细嫩,物美价廉,一直是福建人餐桌上的“宠儿”,但是小小花蛤的背后,曾经也有大烦恼:种质退化、成活率低、产量不稳定。近年来,经过潜心研究与技术攻关,福建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花蛤大面积垦区人工育苗技术,大幅缩减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花蛤育苗成活率和育苗产量也节节攀升。数据显示,花蛤附着稚贝发育至沙粒苗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亩产沙粒苗8000万粒以上。

  走进海带育苗场,十几个温室大棚里全都是黑压压、拇指大小的海带苗,并排躺在育苗池中。这是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共同研发的“黄官1号”,其海带苗种具有耐高温、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比养殖普通海带增产30%以上,每亩可增加7800元的利润。

  科技创新是种业的生命力,是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福建面对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实施新一轮(2021-2025年)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开展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实施联合育种与制种行动,大力支持适宜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深远海装备养殖的优良品种联合攻关。启动重点养殖品种关键技术攻关和育种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推动实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优良品种。

  市场导向,打造种业股干力量

  连江官坞海产获选2021年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据悉,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将开展三倍体牡蛎育苗投产计划,继续加快突破渔业种子种苗、现代养殖等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建设国家级鲍鱼、海带核心品种种质资源库和种源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级现代渔业种业龙头企业。

  企业是种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一直以来,福建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目前已经形成连江官坞、霞浦一嘉、宁德官井洋、宁德富发、晋江福大等一批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种业品牌。下一步,福建将以大黄鱼、石斑鱼、对虾、鲍鱼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和现代种业基地,推进现代水产种业产业园区建设,创造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种业品牌。

  种业企业强起来,种业基地也得强起来。“十三五”期间,福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着力支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原良种场和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水产苗种场2300多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0家。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级大黄鱼重点实验室均落户宁德市蕉城区。2021年以来,福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评价体系和建设标准,加强对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的认定和复查;实施原良种场升级改造工程,重点开展保种(场)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除此之外,福建还在实施水产优良品种推广行动。支持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种业龙头企业开展水产优良品种亲本更新、良种扩繁、示范推广。

  “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水产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接下来,福建还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打造“种业强省”。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