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宿产业的突围之路——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1 01:47:1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晓光 字号:【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民宿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种新的民宿经济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城乡旅游经济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对乌兰察布市民宿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宿产业的优势

  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民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乌兰察布市已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首府半小时经济圈。同时,乌兰察布毗邻京津冀晋,又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域成员之一,周边人群对民宿的需求较高,民宿市场潜力大。

  拥有相得益彰的自然人文条件,为发展民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化是民宿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浪潮下,民宿更是乡愁文化得以寄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这里历史底蕴深厚。乌兰察布地处祖国正北方,生活着35个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北魏、契丹、蒙元、察哈尔部等在这里创造过辉煌。清代以来又是“走西口”重要通道,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这里气候凉爽宜人。乌兰察布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和休闲养生福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夏季平均温度为18.8℃。这里自然景观丰富。境内草原、河流、湖泊、火山、湿地等交相辉映,风景宜人,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博物馆”,是忆苦思甜的人文胜地,也是休闲养生的康养之所。

  拥有日臻完善的发展环境,为发展民宿增添了动力。近年来,乌兰察布集中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这一“生命线”工程,制定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力构建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生态。“一网办”“掌上办”等扎实推进,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政务软环境越来越优。全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重点旅游景区道路升级改造和旅游厕所改造,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光纤和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完成各景点旅游标识更新完善,保证游客出行便利,旅游硬环境越来越优。各级政府在扶持政策方面持续加码,市级层面制定出台了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政策,各旗县还陆续出台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各项政策利好逐步释放。

  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宿60余处,分布在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等九个旗县境内,有住宿房间近800间,日接待能力2500余人次。从功能类型上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景区体验类,如东谷民宿、林胡古塞民宿、明星沟窑洞民宿、古城民宿等主要依托林胡古塞景区、武要古城景区、二龙什台森林公园、辉腾锡勒黄花沟景区,主打旅游观光。二是文化休闲类,如化德县塞上军旅民宿,依托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驻地营房和秋灵沟的塞上风光而建,提供追忆军旅生涯的体验场所;化德县图时光民宿,建设有垂钓中心、昆虫博物馆等,主要面向“微度假”“泛休闲”人群,是休闲自驾出游理想场所。三是乡村体验与康养结合类,如:丰镇绿康源民宿、梨花镇古湾生态度假村、四子王旗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主要配套建设采摘园、花卉农场、康养中心等,提供休闲农业观光和康养体验。四是特色风情体验类,如四子王旗的格日勒图雅生态养殖家庭牧场、察右后旗游牧星空民宿主要体验草原风情;察右后旗阿力乌素火山民宿、北国春魅力火山游牧民宿等,主要体验草原火山风情。

  总体来看,乌兰察布民宿产业起步虽晚,但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发展较为迅猛,短短几年实现了多点开花,呈现出多类型民宿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察右后旗的壹蒙壹牧民宿、游牧星空民宿等,依托自媒体营销手段,已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部分旗县的民宿开发经验也值得全市借鉴。

  卓资县“旅游+民宿”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卓资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相结合,把发展特色民宿与景区民宿相结合,作为丰富旅游住宿体验的新途径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宿由原来单一农家乐经营业态转向“旅游+”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如西口情民宿主要挖掘乌兰察布独特的西口文化,通过“文化体验+民宿”的模式吸引大量“走西口”后人深度体验“西口情”。

  兴和县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运营团队,全面开启“百美村宿”建设。2021年,兴和县引入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是内蒙古首个“百美村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该项目由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兴和县以“乡村旅游产业+”模式发展,旨在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居民增收致富双赢。项目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村委会将村民闲置房屋集中流转后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入专业项目运营团队,统筹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筹办开业、管家招募培训与日常管理等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项目的最终受益方,为全村村民分红,带动村民稳定增收。项目建成后,预计为兴和县吸引游客2万人左右,增加旅游收入3千万元以上。

  集宁区民宿集群式发展,探索民宿产业创新模式。集宁区在白海子镇规划李老虎村民宿聚落,占地约100亩。民宿集群距机场约12公里,周边有大河湾国际滑雪场、万亩玫瑰园和北部生态草原。项目由具有民宿聚落建设管理经验的北京日光域集团负责项目设计、建设。前期已筹措资金5000万元,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该项目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房屋租约,合作社负责收付租金、村委会出土地,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北京日光域集团负责进行民宿改造和运营,把房屋、资金等资源聚起来抱团发展,实现民宿产业集群式发展。

  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目前,乌兰察布民宿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乌兰察布市民宿经济起步较晚,体量小,尚处于摸索阶段,行业标准还不完善,缺乏对整体线面的规划。没有出台系统的民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民宿发展同质化现象明显,经营形式和服务内容雷同,与文化和民风民俗融合不够,有品位、有灵魂、有特色的民宿比较匮乏。

  经营发展理念不够清晰。一些地区把民宿等同于农家乐,与宾馆酒店一视同仁,对民宿与文化的关联认识不足,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不够,缺少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打造,导致生命力和吸引力不强。

  缺乏专业化运作。目前,全市民宿从业人员普遍专业化水平低,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经营理念相对落后,营销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化运作,导致一些民宿定位不准、客源不稳、发展乏力。绝大多数民宿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或品牌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效应还未显现,多数停留在靠“政府吆喝”的层面。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政策支持赋能民宿产业的发展动力。乌兰察布市的民宿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呈现自主型、分散型的特点和同质化的倾向,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监管,确保这一行业尽快迈入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的轨道。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立足实际,在充分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尽快制定出台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确保民宿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二要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民宿经济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开辟乡村民宿发展资金扶持“绿色通道”,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加盟民宿产业。一些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对投入300万元以上的民宿示范点每个补助80~100万元;四川省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启动100个省级试点镇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建设。三要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既要加强业务指导,鼓励民宿产业推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经营运行机制,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又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随机抽查检查,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

  文旅融合提升民宿产业的发展品位。一是做好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让民宿插上文化的“翅膀”。注重把当地的历史遗迹、草原风情、名人故里、民风民俗、农事耕作、特色特产、文艺舞蹈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于民宿之中,彰显个性和特色。如可将乌兰察布市特有的“察哈尔文化”“西口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设,丰富察哈尔歌舞等文化艺术产品的供给,用文化助推民宿,用民宿带动产业。二是引导民宿建设回归乡土气息,让民宿成为乡思的寄托。乌兰察布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具有“乡土气息”,是治疗“大城市病”的天然之所。要以乡愁为民宿的情怀,重点打造一批农耕生活、田园风光、游牧风情民宿聚集区,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三是增加文创和特色产品供给,让“小民宿”带动“大循环”。旅游商品供给不足一直是乌兰察布旅游业的一大短板,为此,要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和高品质的奶食品、绿色农畜产品,加快购物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特产商店,不断丰富民宿区、景点和城市的产品供给,增加伴手礼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与份额;要发挥好草原酸奶、丰镇月饼、卓资熏鸡等当地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拓宽燕麦杂粮、冷凉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宣传好“乌兰察布味道”;要做大做强区域康养品牌,开发系列康养理疗、养生服务等产品并与民宿有机融合,打造休闲养生福地。

  打造品牌提升民宿产业的竞争力。乌兰察布要把民宿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精品和样板,就要依托草原、火山、湖泊、森林、湿地等独特地质地貌和清凉气候,打造“草原避暑之都·康养休闲福地”这一“大品牌”。各旗县市区要错位发展,依托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优势,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在全市“一张牌”下,打造好各自的“特色牌”。比如,察右中旗依托辉腾锡勒草原打造好“草原风情”牌,察右后旗依托乌兰哈达火山打造好“火山星空”牌,集宁区依托战役纪念馆打造好“红色主题”牌等,既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发挥好品牌效应,又避免了千村一面、千景一面,防止民宿同质化发展。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民宿作为互联网经济下的产物,提高网络的点击率、吸引游客的关注度是关键中的关键。要大力开展新媒体营销。通过“互联网+”体验式营销模式,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宣传推荐乌兰察布民宿。要大力开展全员营销,积极引导和鼓励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达人、游客、网红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利用新媒体晒文旅产品,转发朋友圈,宣传乌兰察布。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精准营销,把草原风情、避暑休闲、健康疗养、自驾露营等特色广而告之,激发人们到乌兰察布来的激情和愿望。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