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保护好洱海。”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来到大理市古生村调研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指出,“党和政府今后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这些年,我们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嘱托,不但把洱海保护好了,而且提高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56岁的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告诉记者,多年来总书记的话一直让他备受鼓舞。古生村东临洱海,村民自古就有捕鱼为生的传统。何利成也不例外,15岁就随父亲下海捕鱼。从捕鱼到水库养鱼,再到开客栈,忙了半辈子的何利成终于得以“闲”了下来。“如今,我们古生村民吃上了旅游生态这碗饭,生活越来越好,除了天帮忙、人努力外,跟农垦公司的全心全意帮扶是分不开的。”何利成说。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为了保护好洱海生态,彰显垦地合作的国企担当,云南农垦集团旗下云粮集团与大理市签订《大理市环洱海绿色种植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设立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每亩2000元以上的土地流转价格,整体推进洱海流域近12000亩种植基地建设。如今,苍山下,洱海旁,万亩良田稻花香。这里产出的有机生态大米不但卖出了好价钱,而且让当地人均只有四分多地的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进而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就业创业。
洱海旁的助农行动,只是云南农垦近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注脚。2021年,云南农垦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位列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46位。云南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建国说:“云南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成员,承担着全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的责任。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更要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下功夫,树立绿色、安全、一流的现代农业竞争观。”
从“聚胶兴农”到“绿色兴农”,坚定发展信心
2021年,云南农垦迎来创业70周年。从披荆斩棘、拓荒自然的创业期,到攻坚克难、奋楫向前的改革期,再到勇立潮头、走向世界的新时代,云南农垦70年不改初心,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努力耕织着农垦传承、复兴、跨越的中国梦。
8年前,为了有效破解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小散弱等历史问题,云南农垦吹响改革发展“集结号”。从“聚胶兴农”到“绿色兴农”的使命延展,从“一胶独大”到“百花齐放”的产业调整,云南农垦实现了从主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到海外战略布局的全面推进。
使命高于一切。多年来,云南农垦一直将做好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职责放在首位。通过打造“大胶商”,在景阳勐捧二厂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年产6万吨生产线,墨江公司坝沙田制胶厂生产的产品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首批期货注册商品,“空军航空橡胶科技生产中心生产基地”落地江城公司。目前,农垦集团天然橡胶销售规模全国排名前三。
“借一方宝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多年来,云南农垦坚持通过橡胶产业履行着富民兴边的职责。云南农垦集团所属云胶集团是云南省唯一的橡胶产业集团。该集团把橡胶产业和垦地共建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示范”的生产经营机制,在江城县、墨江县等地形成了以天然橡胶产业项目为主,多种产业项目为辅的方式,通过打造产业链、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渠道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带动地方和农户发展的“江城帮扶模式”。
2018年,云南省作出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决策部署。云南农垦集团根据自身实际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在整合重构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平台的基础上,主动扛起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的责任与担当,把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定格在“绿色食品”特色产业上。与此同时,秉承集团化经营思想和抱团发展的理念,云南农垦收购了康丰糖业集团,整合组建云胶集团、粮食集团、茶业集团、咖啡公司等企业,壮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定绿色发展信心,打响“绿色农垦”的特色品牌。
周建国认为,要树立绿色、安全、一流的现代农业竞争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绿色”发展为主旋律,实现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转变;二是以“安全”发展为核心,围绕“大食物”观,实现“三心”(放心、贴心、养心)食品促进;三是以“一流”管理为主方向,实现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绿色,是云南最美的底色,也是云南农垦坚守品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2014年到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从29.57亿元到370.31亿元,增长了12.52倍;总资产从36.97亿元到215.94亿元,增长5.84倍;利润总额从0.32亿元到1.03亿元,增长了3.22倍。云南农垦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破解“卡脖子”问题,
全产业链中提升产业价值
500亩的基地上,13个大棚坐落有序。占地30亩的每个大棚内,一派花团锦簇,处处香气袭人。大棚在智能化水肥自控系统的加持下,鲜花“饿了”施肥,“渴了”浇水,“热了”控温,“冷了”加温,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加工车间内,一条条花枝从流水线上的工人手中经过,最终包装成一束束精美的鲜花产品,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这里是云南农垦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云花基地。
“在这里上班很方便,离家近,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去外地打工强多了。”基地工人柴桂平,是附近的白龙寺村村民,她告诉记者,自己来基地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每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
“一个小时挣9块钱,每天做满8个小时工。”刚满20岁的付文江告诉记者,他是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基地工作的,“高考刚结束,现在还在等通知,心理压力大。来这里打工,除了勤工俭学锻炼下自己,还能放松下心情”。
云南是鲜切花种植大省,国内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产自云南。花卉产业是云南农垦践行绿色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又一产业布局尝试。近年来,云南农垦依托自身优势,从花卉种植基地建设、良种培育研发、冷储运输中心建设维护到昆明花拍市场的参与运营等环节,倾力打造“云花”全产业链。
云南农垦所属云花发展集团总经理董文怡告诉记者,该基地是去年7月开始种植玫瑰花的,目前种植了20余个鲜切花品种,并且注册了“云花香”品牌。
据介绍,云南是全球花卉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但云南花卉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品种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量少、市场占有率低。为了破解花卉品种“卡脖子”问题,云花发展集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联合建设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如今,2000平方米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已投入运营。实验室以云南重要花卉为对象,开展花卉植物基因组、基因编辑与新品种育种方面的研究,攻关花卉产业关键问题、满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实现“高效、智能、绿色”的花卉产业奠定基础。
近年来,云南农垦在打造“绿色食品牌”龙头企业过程中,始终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为重点,依托云南资源禀赋和集团产业基础,实施“科研+种养+加工+流通”模式,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产业链要素配置不优等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业价值。
“云南农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链主企业的打造能力、品牌化经营的凝聚能力及相关利益方的共赢能力。”周建国介绍,云南农垦围绕竞争力提升,近年来主要有三方面举措,“一是实施战略整合,加强集团化集群化发展;二是聚焦运营整合,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三是开拓创新,聚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科技赋能“数字云垦”,
新起点迈向新目标
苍山下洱海旁留香稻谷飘香,乌蒙山畔优质马铃薯硕果累累,古都保山甘蔗地里甜蜜满满……一幅幅精美画面生动描绘着云南高原特色产业蒸蒸日上的美好图景。
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打造品牌的主体。近年来,云南农垦紧跟云南省打造“智慧云南”“数字云南”的坚实步伐,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依托中科院、省农科院等科技研发机构及科技、人才等资源,加大“数字云垦”建设力度,把“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融入到发展的每一步中,坚持用科技创新推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昭通苹果依靠传统的人工分选方式,导致成本增加、分选效率低、进入市场的苹果品质参差不齐。为做好产品质量控制,昭通农投公司积极探索建立苹果气调库,从新西兰引进了国内第一条高技术含量苹果分选线,以每小时15吨的分拣速率,从苹果果径、外观及内部探测多方面对苹果进行自动识别,可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实现苹果外在和内在品质及重量的精准分级,该公司的“沁果昭红”苹果因此获得客商和消费者信任和青睐,也逐步成为云南知名的特色品牌。
粮库智能化系统是云粮集团实施改造的“恒温恒湿、绿色储粮”综合管理平台,达到了“降低储粮损耗、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能耗,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目的。此平台是实施“粮安工程”的关键环节,也是集团迈向“数字云垦”的一项重大举措。
多年来,云南农垦在坚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紧跟市场新格局实施“走出去”战略,激发贸易活力,致力于让云南绿色食品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2020年,云南农垦开发出“云垦优选”绿色食品电商平台,重点推广集团绿色食品及助农商品,实现绿色食品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数字云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与淘宝、京东等大型知名网络平台的深度合作,聚合云南绿色、生态、安全的优质农产品顺利进入电商大市场,相继开业“云啡”咖啡品鉴店、“云茶空间”旗舰店、“上禾集”生鲜店和绿色食品数字体验中心4个绿色食品线下展示店,让优质、生态、健康的绿色“名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者们的新宠。
回首过往成绩满满,展望未来同样任重而道远。云南农垦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成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军企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千亿级农业航母;到“十四五”末,实现资产总额达6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10亿元以上,职工年平均收入达16万元以上。
“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周建国介绍,云南农垦接下来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竞争力,努力将云南农垦集团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