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新时代三农蓝图——代表和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三农关键词
时间:2022-11-03 01:38:1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宋晓娜 字号:【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方向任务进行了部署,二十大报告中的三农关键词引起代表、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关注和热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代表表示:“重庆将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努力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农文旅融合的增收致富之路。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代表介绍,如今的下姜与周边24个村抱团组建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大下姜’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结,培育了乡村旅游、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四条特色产业带。‘大下姜’的成立让老百姓的收入每年都以平均10%以上的增速增长。”

  “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对乡村发展尤为重要。”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郁霞秋代表说。她认为,乡村振兴要取得新成效,党建引领是关键,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更是助力产业兴旺的主力军。“长江村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这股奔涌的红色力量,就是支撑长江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消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亚琼代表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吸引大学生农村就业,复转军人回乡创业,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兴业。发挥培训机构优势,为乡村振兴多培训实用人才。”

  建设农业强国,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认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把握好几个推进路径,“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扎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短板、做好农业强国建设的时序安排、分产业有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建设、完善农业强国建设政策体系”。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宋虎振代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

  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河南作为农业农村大省,又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重大利好。”他表示:“将以最大的决心,建设好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将以更大的力度建设好中原农业,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杨秀彬代表表示:“四川三农战线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四川贡献。”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主产区,黑河市委书记李锡文代表表示:“黑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集成全国大豆科研、种业、产业力量,加快建设‘中国大豆产业之都’,为中国大豆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更大力量。”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科技支撑是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代表分享了自己和团队通过水稻旱地分蘖、旱地除草两个技术创新点,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山区农民口粮生产的难题。据他介绍,今年,水稻上山在云南推广50万亩,最高亩产799公斤。他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科技创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伟大成就,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为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当好防返贫“守门人”。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代表表示:“重庆市将继续利用和完善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和‘渝防贫APP’便民通道,发挥好县、乡、村三级1.2万名检测信息员作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发挥好产业的作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代表介绍,江门村曾是个深山里的贫困村,“这些年,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加工厂、建成产业园,带动村民发展了鸡、猪、鸭、牛、油茶等特色产业。如今,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苗寨的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村民的钱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化屋村则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代表介绍,化屋村坚持一切围绕乡村旅游干,既在服务配套上下功夫,也在丰富业态上做文章,乡村旅游呈蓬勃发展态势。如今的化屋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贫困村。

  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代表在二十大江苏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所作的发言。赵亚夫在发言中总结道:“这些年,戴庄走对了两条路。一条是办好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另一条是研究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走绿色发展道路。”“戴庄经验”成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案例。他表示:“争取用3到5年时间,让‘戴庄经验’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让更多农民走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解决养殖规模扩大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陕西省宝鸡市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代表带领乡亲们在当地建起了大型沼气池、有机肥料加工厂,配套了蔬菜种植基地,将猪粪加工成有机肥料,把猪的废水和尿液发酵成沼气,把烂菜秆、烂菜叶做成饲料,完成了废弃物肥料化、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村里因地制宜发展脐橙、油茶等产业,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孝老食堂,村民们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富湾村党支部书记康宽军代表说:“下一步,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的同时,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