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投身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时间:2022-11-03 01:36:3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党的二十大代表,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法规处处长 邱峰 字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两岸同胞乡愁的共同载体、是凝聚两岸亲情的共同记忆。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到“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台湾同胞施展才华、追梦筑梦圆梦提供了广阔舞台;台胞投身乡村振兴正当其时,未来也一定大有可为。

  “三项引擎”

  驱动台胞投身乡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台胞定然不应缺席、也不会缺席、更不愿缺席。

  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台胞定然不应缺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在江苏苏州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一直活跃着台胞的身影。有的从事科技,为农业全面升级献智出力;有的从事经营,为农村全面进步出谋划策;有的从事管理,为农民全面发展添砖加瓦。2022年9月,“乡村振兴杯”第二届苏州市农民体育文化系列江南水乡风筝邀请赛暨“两岸同行 放飞乡村振兴新梦想”2022两岸青年非遗风筝制作放飞活动成功举办,两岸青年通过非遗文化体验、风筝放飞等形式,展现“两岸一家亲 共叙同胞情”的和谐与美好。

  顺应融合发展要求,台胞定然不会缺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从“惠台31条”,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26条”,再到“农林22条”,始终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促进两岸交流合作。2022年9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是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更好推动了苏台两地融合发展,更好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回应两岸同胞期盼,台胞定然不愿缺席。乡村振兴内需潜力巨大,为广大台胞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拓展新的空间。2021年“五一”劳动节,在苏州市“永远跟党走,青春建功助乡村振兴,净美家园迎百年党庆”主题活动中,300余名两岸青年深入农村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和美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身体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转化为服务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行动。

  “三个瓶颈”

  影响台胞投身乡村振兴

  当前,受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人为设置障碍的影响,两岸人员往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但随着大陆的持续发展,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投身乡村振兴也是很多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台胞的选择。而目前台胞遇到的问题,也集中在“人、地、钱”等方面。

  亟待解决“人的问题”。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是人。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台胞参与乡村振兴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而当前台胞实际参与乡村振兴的并不多。台胞反映:一是台胞的积极性不高。相较于农业,很多台胞更热衷于中医、文创、金融领域。虽说现在农业大多实现了机械化,再也不用手刨肩扛,但是相比其他工作还是相当辛苦的。台湾青年郭典易就说到,现在田地里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干,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这样的苦。二是农业的风险性较高。影响农业的因素繁多,天气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没管理好不行,品种有问题也不行……台胞叶素珍女士的茶园今年夏天就遭遇连续高温,导致很多茶树枯死,造成严重损失。

  亟待解决“地的问题”。土地是农业的重要资源。“农林22条”提到用地方面的措施,是台胞最迫切需要的。台胞反映:一是对大陆农业用地政策了解不够。一些台胞认为只要花钱跟农民租地,签订合同就可以自由使用,其实不然,大陆相关部门对农业用地的租赁和使用有严格限制,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农业用地碎片化。苏州农业用地相对其他地方紧张,台胞投资的农业用地也相应紧张,一般有30~40亩已经相当不容易,一家台企100~200亩农业设施用地分散在几个地方,不便于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亟待解决“钱的问题”。“钱从哪里来”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出台,特别是“农林22条”为台胞通过融资扩大规模、拓展三农领域的业务提供便利。台胞反映:一是两岸贷款利率差异较大。台湾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间同质性过高,使得贷款利率较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台胞在台湾抵押贷款利率仅1点多,而大陆优惠政策叠加后,还要3点多,相差近2个点。二是贷款的方式较为单一。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小台资企业往往还是以不动产抵押进行贷款,信用贷款还没有成为主流。很多台胞在农业经营上均不具备规模,也没有足够的农产品可以作为担保品。

  “三个坚持”

  促进台胞投身乡村振兴

  广大台胞在苏州农村大地上追梦、筑梦、圆梦,正当其时。当前,苏州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富有时代特征、符合苏南域情、体现苏州特点、具有领先优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继续为全省、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先行、提供示范、打造样板。我们坚信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中将大有作为;我们坚信台胞将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践行者、促进者,将共同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坚持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台胞要发挥自身优势,从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的产业链,结合种植、体验、教育、旅游为一体,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互融合、互促互融。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做大做强绿色有机种植、养殖产业,争创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赢得市场认可。要积极与大陆市场资本和专业公司合作,强化农业科技产业运作,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运营,助力农业走向更强。

  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基石,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颜值”内涵。台胞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大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深挖乡村资源禀赋,精准提炼主题特色,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功能定位,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让乡村实现由内到外的气质更新。要积极参与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业态美、人文美、常态美,绿色发展好、生活品质好、产村融合好、乡风治理好、长效管护好的“五美五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坚持以幸福生活为基点,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台胞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水平。要鼓励和引导大陆农民就业创业,依托台企农业农村项目,增加大陆农民就业机会,更好促进农民增收。要参与大陆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在民主法治、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精神文化等方面,带动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满足新时代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