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球化视野全面统筹国内外发展大局,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作出的战略考量,也是基于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所提出的全新战略要求。
深刻认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全球化视野审视粮食安全问题,科学研判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全球粮食供应风险和国内自主持续供应风险,明确指出:“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这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工作的重要战略考量。
从全球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下行,地缘冲突不断,加上疫情反复,异常天气增多,诸多因素交织导致一些国家粮食减产,粮食供给大幅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保障粮食安全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的不稳定性增加,我国国内粮食安全的外部风险随之提高,借助国际市场平衡我国粮食供给结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风险不确定性短时期内难以扭转的背景下,准确研判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及时调节粮食进口水平,对于稳定我国粮食供给,实现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国内看,面对严峻的全球性粮食供应挑战,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丰收,但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根据对国内粮食供给现状进行的长远考量,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解决好吃饭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全球粮食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必须实现粮食生产自主可控,并确保持续供应,保证14亿多中国人吃饱饭。
全面把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并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时代新征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粮食安全的全面领导。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惠及粮食种植、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从现实看,在新冠疫情反复、气候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下,党中央精准判断,科学施策,重农强农,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从长期看,党中央会继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逐渐提高农民种粮补贴,鼓励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生产潜力,提升国内粮食供给能力和韧性,全面防控粮食安全风险。
二是坚持农民在粮食生产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而解决“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核心关键就是维护农民的生产主体地位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在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习近平总书记
早就指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保障粮食持续供给安全,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持续稳定在合理区间,通过增收激发种粮积极性,全面维护农民在粮食生产、供销等问题上的根本利益,以切实发挥农民在保障我国粮食自主持续供给的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走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之路。我国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大,要坚持粮食供给立足国内,确保粮食问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基点,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坚持适度进口,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国外市场比较优势,有利于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丰富粮食品种,激发产、供、储、销等各环节主体的积极性。通过适度农产品进出口,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对拓展我国的粮食安全治理视野,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保障粮食持续稳产保供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目标,应立足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直面稳产保供问题,高瞻远瞩,精准施策,确保安全。
严守耕地面积和质量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质保量双管齐下,实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红线不能突破,粮食安全战略定位不能动摇。
用科技创新赋能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特别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当前我国种业面临数量供应、基因质量、品种结构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要推动我国种业由大国向强国发展,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育种基地建设和种业市场管理,优化种子储备和调用,培育高产、优质、绿色,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种子,将种子安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坚持将节约粮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两手抓,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要抓粮食节约,两手都要硬。在粮食节约方面应全力倡导危机意识,加强监督检查,持续构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粮食安全社会氛围,全方位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真正将自己的饭碗端牢端稳。
将粮食安全纳入法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粮食安全贯穿于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落实粮食安全,立法具有统领性保障作用。我国已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等法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些规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也已列入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将粮食安全全面纳入法律法规轨道,能够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作者:宗成峰,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迟文悦,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