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带一路”安全走廊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时间:2022-12-29 07:24:2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柯用春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九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各国共同的机遇之带、繁荣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海南与东南亚、南亚不少国家同处一纬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大陆与“一带一路”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枢纽,是打造南繁硅谷、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施地。作为我国的南大门,拥有独一无二优势的海南,在“一带一路”中应找准产业发力点,开拓粮食安全走廊新路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海南自贸港力量,与世界共享发展新机遇。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成因主要有三类:经济疲软、自然灾害、地区冲突,地区冲突是导致遭受粮食危机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粮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冲击全球粮食供应链,干旱、洪水、拉尼娜等极端天气导致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同时推高全球粮食价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方向之一是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安全抗风险能力,强化我国在稳定全球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提升我国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影响力,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此,海南牵头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尤显重要。

  海南三亚充分利用“南繁硅谷”的区位聚集优势、科技创新驱动效应,在牵头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

  截至2021年底,南繁硅谷已引入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科学院等20余家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德国科沃施、先正达中国、隆平高科等上市企业。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今年,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再次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这一成果为海南筛选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广适性、超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同时三亚利用与东南亚各水稻主产国纬度相近、气候相似的天然优势,通过种植评价不同品种水稻,筛选出更适宜热带气候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并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示范种植和推广。该成果对“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国家具有极高且便捷的推广价值,对帮助相关国家提高亩产量,增加全球粮食供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三亚试验种植的热带大豆亩产超过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5斤标准。这为评价筛选一批适应低纬度地区高温短光照的大豆资源及材料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为选育适合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海南初具牵头“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建设的良好条件。为此,建议三亚牵头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共享海南自贸区发展新机遇。

  一是建立海南种业开放先行试验区,启动“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新引擎。种业开放对海南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有利于吸引跨国种业巨头,提高国内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强化海南在农业育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依托“南繁硅谷”,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政策,整合优势资源,首先推动开放海南种子进出口政策、离岸制种政策以及杂交水稻稻米进口免税政策等。率先打造海南农业开放先行试验区,带动我国农业品种技术创新研究、杂交水稻与大豆品种技术“走出去”,推动海南生物农业、种业贸易、稻米大豆加工等南繁产业跨越发展。

  最终,将海南种业开放先行试验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的新引擎,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依托大陆,面向“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农业资源、品种、技术、信息和产品的交流之桥,构筑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友谊之桥。

  二是共建中国海外友谊示范农场,打造“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火车头。立足海南实际,结合国际形势,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契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借助已建设的“中柬热带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经验,充分利用杂交水稻这张“中国农业名片”,加强中国领先农业技术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推广应用。

  为此,可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政策和RCEP协议规则,发挥海南种业、粮食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东盟为重点方向,继续支持海南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粮食产业国际合作。

  另外,可率先在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布局、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海外友谊示范农场。“走出去”与“产学研”相结合,以点带面,共同开展“正契刚需”的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合作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及可持续市场运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农业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合建水稻、大豆生产功能区,在非洲建设粮食生产综合功能区。

  三是创建“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配套技术体系。建立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依靠粮食科技创新,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长远来看,海南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潜力较大,可根据实际提出顶层设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包括扩大对沿线国家的农业基础设施、物流设施的投资,强化当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等,从而为拓展双方粮食贸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利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各大高校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农业交流培训中心。同时,整合海南省和中科院等国内外农业人才资源,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转移国际研究团队,创建农业技术研发平台,打造出海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鉴定评价筛选试验基地,建设农业国际交流培训中心,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国家提高农业品种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尽快立项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向“一带一路”地区,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引进种质资源,发掘功能基因,开展水稻、大豆等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适宜中国与东南亚、拉美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突破性新品种,研发配套绿色循环高效生产技术,开展优良品种技术跨国联试联范,进行品种技术筛选、认证、注册等农业品种技术创新转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培养国内外农业技术人才。

  四是构建“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政策法规配套体系,创建国际种业技贸交流中心。按照“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要求,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大胆创新,制定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牵头研究制订农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配套政策法规。

  同时,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技术仲裁委员会,规范种质资源、技术成果和农业产品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实现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技术标准互认、检验检疫标准统一等。构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总结形成分区、分国农业发展白皮书和国家战略决策咨询报告,服务地区和全球粮食安全战略。推进文化交融、价值认同等人文友好合作,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

  创建国际种业技术与贸易交流中心,基于合作共赢的规则,扩大国际种业科研人员的交流,加快种业硅谷科研成果的国际推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粮食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贸易流通。实现种业产业基于国际贸易和商业规则人财物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