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 打造优质“川猪”芯片 做强富民产业
时间:2022-11-16 00:45:4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吴明禹 字号:【

  四川省三台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生猪产业发展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多方发力构建“种业优势明显、科技资源富集、产业融合联动、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塑造机制链

  建育种创新联合体

  高位推动生猪联合育种攻关,组建工作专班推动园区建设。制定生猪种业园区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政、校、企”战略合作关系。立足育种企业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压力大等现状,陆续吸纳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四川畜科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入驻三台开展科研合作。2020年与四川农大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明确由四川农大生猪育种、营养、疫病团队深入指导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在科研院所的支撑下,园区内现有研发平台15个、专业技术人员328人。采取“1+7+N”模式建设国家生猪育种创新中心。由四川农大李学伟教授团队牵头,省内明兴科技、铁骑力士、大北农、金驰阳、丽天、牧原、旺江等7家育种龙头企业参与,注资入股成立川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企业各类优势资源推动联合育种实体化发展。川繁猪公司将以发展成为全国生猪育种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目标,以开放合作模式牵头整合省内外其他育种相关企业,支撑生猪种业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开展学、研、用工作,最终发展成为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彻底打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行业壁垒。

  贯穿产业链

  加速生猪育种攻关

  建设创新中心,保障育种创新能力。2021年6月,三台县正式启动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建设“四中心一平台”,即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性能测定中心、大数据中心、生猪联合育种平台。创新中心建成后,三台县生猪育种环节基础研究能力以及育种企业创新能力将全面提升,通过集中力量攻坚种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驱动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猪数字化育种基地,夯实育种创新产业基础。推动建设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区域性种公猪站、2个万头生猪扩繁场、16个千头生猪扩繁场,广泛采用物联网、AI、自动温控、环控、智能饲喂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实现育种基地数字化管理。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坚持种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沼气发电站1座、10万吨有机肥厂1座、建设10万亩高标准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

  打通政策链

  筑牢育种创新支撑

  创新实施人才支持政策。全面引进四川农大李学伟团队,新建1座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专家大院用于团队日常生活科研;出台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就学、专项经费、住房补贴、个税补贴、股权收益、所得再投入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新实施金融支持政策。协调农发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生猪育种发放贷款超过3亿元,全面开展生猪育种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常年贴息金额超过500万元;率先实施能繁母猪价值保险、年投保能繁母猪超过3万头。创新实施土地支持政策。在土地规划调整过程中调整出5000亩一般农用地用于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为生猪育种骨干企业供应300亩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种猪大楼或种猪圈舍,有力保障种业基地建设。创新实施生猪育种监管政策。推进园区5G智能互联,为种猪场、育肥场、无害化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等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场所安装智能化管理设备,打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的完整信息链,实现从育种到加工的全链条可追溯、可视化智慧监管。

  目前,三台生猪种业园区已入驻铁骑力士、新希望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明兴科技等省级龙头企业7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16项,成功培育“天府肉猪”配套系和“川藏黑猪”配套系2个新品系。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推广四大联农带农模式

  龙头引领,标准养殖。以铁骑力士“1211”模式为代表,由企业牵头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指导,1个家庭农场、夫妻俩负责经营,由企业统一进行销售,年均出栏生猪数量可达1000头,实现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该模式已在三台发展代养户189户,出栏能力达40余万头。企农一体,无疫小区。以明兴科技无疫小区为代表,由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退养户三方投资共建无疫小区,村合作社和退养户选择企业代养模式,再由明兴农业负责生猪现代化养殖及销售,按照退养户退养前生猪养殖的数量进行返利分红。此举既保障了明兴农业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生物安全,也实现了周边养殖户持续稳定增收。支部堡垒,七统一分。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通过“村书记带头、抱团发展”合作模式,实现七统一分、二次返利。三台县刘营镇青龙村探索并成功运行了该模式,年销售肥猪2.2万头,社员二次返利30万元。企业主导,闭环服务。以冯氏牧业为代表,通过“开放式平台、保姆式服务”的合作模式,搭建融资平台、技术平台、产销平台,可一站式解决金融、投入品、养殖技术、生猪销售等难题,使农户能养、敢养、易养。

  创新“智造”生猪芯片

  建设现代种业强县

  整合“三方力量”,增强种业创新“动力”。以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为契机,通过“1+7+N”(1个科研团队、7个龙头企业、N个参与主体)模式,加快搭建种业联合创新平台。“校地合作”建核心“智库”,以四川农业大学生猪育种团队为核心,吸纳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组建生猪种业创新团队。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优质川猪“芯片”。集中精力推进“良种提升”“良种推广”“育种攻关”,不断提升种猪供应能力,生猪种业高地雏形初步成型。县内2个国家核心育种场全部加入全国基因组联合育种计划,深度参与四川首个生猪配套系——天府肉猪,全国唯一优质风味黑猪配套系——川藏黑猪的研发,先后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6项。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年供应种猪20万头、仔猪200万头、肥猪120万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建立起政府引领、龙头主导、院校支撑的联合育种攻关体系,打造育种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国内领先的育种关键技术成果,核心群母猪平均年供断奶仔猪数达到26头,生猪生长速度低至 149 天,料肉比低至2.52,肉质优良。聚焦“三个抓手”,构建全产业链“图谱”。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成A级屠宰场2个。规模以上精深加工企业5家,形成 “枫叶牧场”“忆乡”等7个本土猪肉产品特色品牌,生猪全产业链产值不断提升。推动双线营销,建成种猪销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四川市场,2021年生猪电商交易额超10亿元。持续推进生猪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13亿元,百亿级富民产业集群全面形成。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