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强国的创新思路
时间:2022-11-16 01:07: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顾益康 苏玉婷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全新目标和重大任务。如何看待建设农业强国,把握其科学内涵,以什么样的路径来推进,值得关注与思考。

  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艰巨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具体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举措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这不仅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我们百年大党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农民作出了特殊贡献。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找到了一条以农民为主力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乡村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解放,让中国站起来。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支持农民包产到户改革,发展乡镇企业、个私经济、民营经济的中国式“乡村改革”,让中国富起来。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主抓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基础工程。

  全面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科学内涵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要从着眼于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和特征要求,来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科学内涵。综合分析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是农业必须达到“十二强”。

  农业高质量生产和保供能力强。在任何年份都能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生产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产品普遍建立标准化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让消费者吃得安全营养,同时也能满足全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对多样化、品质化农产品的需求,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强。国家有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力量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队伍,有完备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和强大的农业科技企业,粮、棉、油、生猪、禽类等重要农业种业技术和种子生产供应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农业科技贡献率持续提高。

  农业机械设施装备的研发生产供给能力强。农业大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机装备能适应平原、山区、高原、草原、旱地、水田不同作业需求,也能满足不同经营规模的大中小农机配套需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上得到普遍应用。

  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保障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完备,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强,国家和地方有强大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设施装备和队伍。

  农业生态化绿色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发展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循环经济在农业中广泛应用。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完善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进程相适应。专业化规模化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业企业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合作、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联合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强。农产品贮运和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产后加工体系、贸易体系和市场体系发达完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和农业投入产出能力强。农业成为高效益、高效率、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产业,务农成为体面的职业。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多种功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国家对农业政策调整和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国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全面落实在行动上,国家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对农业调控能力不断强化,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投入比例持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把三农是全党和全国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普遍落到实处。

  国家以法律来保护和保障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依法护农”“依法兴农”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一系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国家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农业生产者赖以生存发展的乡村发展能力和服务农民美好生活的能力强。国家持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乡村普遍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持续缩小,美丽乡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和农村对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创新创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不断拓宽。农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农业成为务农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高效产业,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条件越来越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可靠经济依托。

  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文件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提出,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出发作出的新判断、新要求。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必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就是既要全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化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协调推进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趋势,体现数智化、生物化等新科技革命兴起和城乡融合化、产业融合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就是要全面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因此,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有五个方面内涵特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社区现代化和农民人的现代化三农现代化融合共生共建的命运共同体。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是个有机整体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高质高效是农民共同富裕和生活现代化最重要的经济支撑。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生产力现代化的标志,农业产业现代化必须体现“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走经济高效、生态绿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是农民生活的社区,也是农业生产的区域空间,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都是农村区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农民人的现代化则是以人为本和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的本质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包含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社区现代化和农民人的现代化的三农现代化融合共生共建的命运共同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生产高质量、生活高品质、生态高安全的“三生”融合共生的社会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五个文明协调推进的现代化的特点出发,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体现农业农村生产发展高质量、农业农村生活高品质和农业农村生态高安全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要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都体现规模化、集约化、全产业链化、多功能化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的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农民生活要体现共同富裕和文明进步的生活高品质的要求,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高安全的要求。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特别重要的位置,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使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成为生产高质量、生活高品质、生态高安全相统一的共融共生的社会共同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共同体。生产和经济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新时代的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现代化的旧框框,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思维,是横跨一二三产业覆盖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的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以农村广阔空间为发展空间的现代农村经济,应该是城乡产业融合、三产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的多种新经济新业态融合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化新技术、绿色化新技术和生物化新技术,“三技”融合的科创共同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顺应新科技革命兴起的潮流,特别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促进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上的全面赋能,使数字化成为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耀眼星光。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生物技术也要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使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成为“三技”融合的科创共同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市场主推的“三力”融合建设共同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协调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主推作用,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主体和享受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各级政府也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必须坚持“五级”书记抓农业农村现代化、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同时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推动建设的,因此,必须很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适用市场机制手段促进城市资本、技术、人才、消费“上山下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新动能,使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三力”融合建设的共同体。

  (作者单位:顾益康,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苏玉婷,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