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警示全党,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
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一系列论述,使我记起了值得珍藏的一次有意义的农村调查研究。那是1987年9月,我刚到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工作,接受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陪同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高狄到长春、四平、白城三个地市做农村调查研究。这次调研日程排得很满,内容很丰富,轻车简从,早出晚归,免酒素菜,让我终生受益。虽然时过35年,今天仍然记忆犹新。除了一名司机之外,高狄书记只带了我们两位随行工作人员。十天的调查结束后,我在完成了高狄书记指定的两项文字工作任务之余,由于发现新闻的职业本性使然,还做了一项有意义的“自选动作”,写出了一篇“足情浓于酒——陪同高狄书记农村调研纪实”一文。成稿后,按程序报给了时任省委秘书长任俊杰同志,他看后给我正式写出了审读意见,最终因高狄书记坚持应多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报道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创造,此文没有正式发表。一晃35年过去了。今年的11月26日正值高狄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我找到了这份原稿。由于是农村调查研究题材,我交由《农村工作通讯》刊发,既是我的回忆,也想表达我对高狄同志的敬仰和怀念。为了保持当时的原汁原味,今天发表没做任何改动。
“玉米带”上的秋天,广袤的原野,成熟的玉米棒子挣脱出穗衣的包裹,沉甸甸地垂着头,点缀着刚着初霜还没来得及变黄的秸棵,绿黄与蓝天相映,为河山添秀,给大地增辉,编织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吉林大地经历两年洪涝灾害的冲击,省委省政府带领2380万人民继续苦战奋斗,终于赢得了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丰收了,又是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之时。此刻,农民在想什么?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带头劈波斩浪,曾给广大农民做出先富起来榜样的各类专业户在想什么?还有那很容易被“大人物”遗忘的商店营业员、市场管理员,他们对现实政策还有什么意见需要捎给党中央……一连串的问号汇成合力,驱动着省委书记的“蓝箭”,驰骋在洒满金色阳光的大道上。
短短的十天,“蓝箭”行驶近千公里,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高狄昼夜兼程,走访了九台、榆树、扶余、前郭、四平、农安和公主岭七个市县,考察了八户国营工业企业、十一户乡镇企业、十二家各类专业户和四家农贸市场,还有部分中小学校和农场,先后同450多名工人、农民和基层干部座谈,共商振兴吉林大计。田埂上留下了高狄同志那串串脚印,农家院中传出宾主默契的笑声,葡萄架下摄下了省委书记同专业户憧憬未来的身影。
“特批”了养猪协会主席
车轮把路旁片片随风起浪的稻田甩向后边。车里,九台县县长指着前边那座石基土墙大院对高狄同志说:“那就是闻名全省的养猪状元朱洪田的猪场。去年,在仔猪价格急剧下跌的强烈冲击下,一些专业户兜不了亏空,纷纷下马了。可朱洪田硬是挺了过来。今年到现在已给国家交售了35头肥猪,卖了100多头仔猪,还自办了配合饲料加工厂,到年底,又是一万多元到手喽。”高狄同志数着指头算计着各项收入,然后对县长说:“这个头带得好!搞商品经济,不能只顾眼前。要注意从市场捕捉信息,要搞预测,为了明天挣大钱,今天赔上点本钱,值得。看准的路就要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说话间,“蓝箭”一个左转弯,穿过一排“钻天杨”甬道,驶入朱洪田养猪场。猪场正房储着饲料,放着农具,东西两侧厢房分别是饲料加工厂和雇工住室。住房虽有些破旧,但西边那一栋栋红砖猪舍,却显得很气派。
高狄同志紧紧地握住朱洪田的手说:“听说你养猪很有本事,我们是来向你学习的。”秋天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火辣辣的威风,可朱洪田的脸上却沁出了汗珠,面目表情显得很紧张。想必是有生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大“官儿”的缘故吧。
这里没有大企业那豪华的会客室,更缺少中国人待客起码应具备的烟、茶,宾主在粉碎机前围站成圆,互相攀谈着。话语是那样投机,令人回味。高狄同志详细地询问着猪的品种、饲养方法以及防疫情况,同朱洪田一笔一笔地算着成本账。话匣一开,朱洪田的紧张表情即消,来言去语中,还道出了饲料配方的秘密。高狄同志对九台县县长说:“县里应成立养猪协会,我建议朱洪田当协会主席。协会要组织大家交流经验,让他传授快出栏的秘诀”“等你把全村的人都带富了,我再来看你”。“蓝箭”骑着土路上的辙沟,远远地离去了。朱洪田向着远方频频招手,久久地、久久地伫立在大门前。
夜访葡萄园
古城扶余,天慢慢地降下帷幕,马路橘红色的灯光下,车人川流不息。“蓝箭”驶过市区,沿着凸凹不平的土道,来到坐落在松花江畔的张启生葡萄园。
步入院门,只见漫长的甬道上面葡藤交织,叶子屏蔽了下弦的月光,一嘟噜一嘟噜含着半透明液汁的葡萄,牵动着胭紫色的藤枝下坠,葡萄皮上挂着一层浮白色的蜜灰,在白炽灯的照耀下,恰似一粒粒晶莹的珍珠,镶嵌在绿色的天穹。目睹这饱含诗情画意的景色,挥笔洒墨几十年的省委书记,一股作赋激情油然而生。
往昔火焰山下葡枝高超名扬四海
今朝松花江畔葡园硕果美誉八方
踏着松软的沃土,主人一一地介绍着:“这是龙眼,那是巨峰,还有……”在一棵直径比大手指还粗的葡藤前,主人告诉省委书记:“它已经27年了,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会儿,我狠心地拔去了周围的一些小苗,留下了这棵大的。”高狄同志说:“能剩下一棵就不简单。”
往日见人就“咬”个不停的大黄狗,今天似乎懂得贵宾临门,一声没吭,只是带着锁链,不停地巡逻。园中还放着一张木床,帷着蚊帐。“还有人偷吗?”主人回答:“这年头葡萄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左邻右舍都有,只是怕小孩祸害。”
“我这两千多平方米的地方,今年至少能产一万五千斤葡萄,可收入两万多元。”张启生整理一下过早穿上的小棉袄,同省委书记并肩站在葡萄架下,镁光灯闪过,照相机将省委书记那高大的身躯同一位农家“状元”曝光在底片上。
屋里,主人早已洗好了一茶盘葡萄,非让大家品尝不可。张老汉一嘟噜一嘟噜地分送着,嘴还不停地介绍:“这是无核的,那个品种现在吃还早点,数它的含糖量高……”当高狄同志问到发展生产还有什么困难时,张老汉不假思索地说:“我们县应尽快把葡萄酒厂建起来,这样既可带动葡萄的生产,又可得到加工增值。”高狄同志说:“这个意见很好,商品经济需要搞系列化生产,把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于是,在场的同志对果酒的市场情况各抒己见。从法国的“王朝”,谈到通化的“红葡萄”,人们预测着、设计着。
主客并肩低头躲过一串串葡萄,向着大门走去。张老汉觉得言犹未尽,分手时,他向客人透露,他正在收集、整理有关葡萄栽培技术的笔记。高狄同志说:“好,你要把技术传出去,让更多的农户富起来。”
“为了共同的事业”
坐落在四平市西南方的叶赫古城,曾以清朝慈禧那拉氏等两个皇太后的祖居地为荣。如今,叶赫满族自治乡新办的全鸡罐头厂和田库种鸡场的知名度,并不比前者逊色。听说一个21岁的小青年投资八万元办起了种鸡场,当年收回全部投资还盈利两万元,高狄同志非要亲自拜访。
站在省委书记面前的田库,既缺少知识分子那温文尔雅的神态,又没有八十年代城里青年那时髦的着装。他红润的脸庞,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为着事业而奔波,使他的身材略显消瘦。他虽然外貌还带有孩提的稚气,但同省委书记那彬彬有礼的对话,又是那样稳重、成熟,表露出对事业的胸有成竹和高人一筹的韬略。
宾主围绕新建的标准化鸡舍转了一大圈,在孵化屋前收住了脚步。省委书记详细倾听着田库种鸡场的兴盛经过。作为总揽全省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全局的省委书记,却对种鸡的孵化、饲养温度与光照、出栏时间、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以及售后服务等,问得如此之细致而又不外行,在场的人们都默默地把赞许埋向心底。
“你干得很出色,不愧为八十年代青年的榜样。”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使田库的内心泛起了涟漪。他红着脸对高狄同志说:“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的确,为了共同的事业,田库有时要日夜守护在孵化室,省委书记废寝忘食地奔波、忙碌,八十年代的社会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强国裕民,振我中华而奋斗。这个共同的事业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车开了。“有志者不在年高。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要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干一番大事业。”我们两位工作人员在车上聆听着省委书记的教导。
“逛”市场
现代人惜时如金。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无暇能逛逛市场。可“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载体”这一定理,自然“磁”着省委书记。眼下蔬菜价格稳不稳定,肉食供应情况如何?以此引出高狄同志—连到九台、扶余、农安三县逛了四个大市场的新闻。
九台县集资兴建的省内第一家封闭市场,是高狄同志一直关心的项目。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伴随着商家的叫卖声,高狄同志登上了矗立在九台城中央的市场大楼。他用手丈量着油饰一新的柜台,详细地听着有关集资和柜台出租情况,并对长春市委的主要领导说:“这种办法很好,你们各县都应积极推广。国家允许集资办企业,又行集资修桥,就理所当然地允许集资办市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建设能量,需要我们去挖掘,去用政策调动。改革就是要冲破陈规旧习,大胆地创新。”
闻名省内外的上河湾大集,过去曾被“左”的思潮嘲弄,有过所谓的东北第一家社会主义大集的“污点”。但那时的大集不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出于某种政治的需要,集市上的货物不是出卖的,是看的,摆样子的。“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大集。
上午11时许,高狄同志忘却了崎岖山路行车的疲惫,毅然走向水泄不通的大市场,同前来做买卖的农家人一道拥挤在肉摊前、米市里和仔猪市场中。猪肉,黄瓜、白菜、大蒜,还有华纱布匹、针织尼料无所不问。听到“省委书记来了”的喊声,高狄同志只是微微一笑,即时回到市场行情的思索中。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高狄同志已汗流浃背,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乡政府准备了午餐。白水煮土豆,蒸茄子,烀苞米,大葱卷干豆腐,一顿农家午饭,大家吃得那样开心、香甜。高狄同志拿起一张干豆腐对乡长说:“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都说上河湾的干豆腐张薄如纸,放到报纸上可透看文章,我们不妨一试。”于是,一张被干豆腐覆盖的人民日报,在桌间相传,大家争先恐后叙读着透过来的文章标题。
扶余县的三岔河镇,不但是南通长春、北达哈尔滨的交通要塞,而且也是一座以商贸交易闻名遐迩的商镇。这里的农贸市场,自然是生意兴隆。特别是镇上认真贯彻落实“小城镇要实行配套改革,搞活市场,繁荣经济”的指示,走出了一条工农结合、城乡对接、镇富民丰之路。米店里,高狄同志弯腰抓起一把大米,捻着,数着,细心地观察着色泽和破粒情况;商店的柜台前,高狄同志拿着一套时髦的运动服同售货员讲着价钱。当高狄同志发现售货都有要虚价的情况时,他对售货员说:“你们最好出口一价,童叟无欺,百问不烦,热心服务。”
“黄龙府”的早晨,秋风送爽,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彩。招待所里,高狄同志奋笔疾书,又一篇“要树立商品经济新观念”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脱稿了。高狄同志拉开窗帘,穿上外衣,提起袖珍收音机,边听本省新闻边向城西南边的“辽塔”方向走去。其实,他既不想领略古建筑的风光,也不想对“辽塔”进行追根溯源的考证。他关心的仍是塔下的市场,惦记着群众菜篮子中的茄子、辣椒……
(作于1987年10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