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海宁市 十万农民变股民 “扩中提低”奔共富
时间:2022-11-16 01:09:4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浙江省海宁市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制定出台《海宁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实施海宁市“扩中提低”“二十条”的政策意见》,启动“十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扩中”“提低”,不断充实农村居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家底”。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415元,增长10.4%,增速列嘉兴市第一,收入绝对值连续11年列嘉兴市首位: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1元,增长12.4%。

  精准聚焦“扩中提低”

  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聚焦农村资源激活,共享“资源变资产”红利。一是以“强村+富民”同频共振。自2000年开始,连续开展七轮村级集体经济扶持。第七轮强村计划共实施项目33个,总投资29.3亿元,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6亿元。谋划第八轮“强村富民”计划,以“飞地”抱团发展经营性物业为重点,通过“众筹+”模式,吸纳农民入股“共富厂房”“共富大棚”等项目,进一步发挥村集体带动增收作用。二是以“兴业+富民”同心协力。实施闲置农房激活工程,吸引返乡人员、农创客等,结合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人文特色、产业基础等条件,通过农户自营、村集体收储、委托运营、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开发闲置农房,促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与新业态融合,提供更多农村就业岗位。同时,持续增强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扩大群体数量,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100人、高素质农民151人,培育农创客280人。三是以“美丽+富民”同向共行。以“星级共同富裕村”建设为突破性抓手,开展省美丽乡村示范镇、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庄创建,谋划打造“儒林春风”“花溪侠影”等美丽乡村精品线。启动“千宿计划”引导各村依托当地农业产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推动农民入股,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和民宿、研学等业态,增加旅游收入。2021年,全市农家乐共有餐位3886个、床位220个,农家乐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43.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7亿元。

  聚焦农村“扩中”主力军,探索“农民变股民”发展模式。一是挖掘要素潜力,创新农民入股机制。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户以土地作为共富体等项目的入股本金,在享受有保底租金基础上,获得收益性的分红,以土地入股形式实现“农民”变“股民”,让农民享受土地流转的保底收入和项目的分红收益,实现多元化增收“双保险”。如海宁仲乐村通过村企民三方协作,搭建村共富基地,农民可通过流转土地获租金、入股获股金。目前,已经有169户农户获得每亩900元的年土地租金,32户低收入家庭领到了16万元股金分红。二是规范股份分红,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引导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规范开展股份分红,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在嘉兴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分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出台《关于推行村(社区)“股份分红+积分奖励”工作的通知》,实行按股份分红为主,按积分激励为辅的收益分配模式,有效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三是推进农村改革,筑牢增收长效机制。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国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村级经济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权能有效实现等多个重点,难点领域进行突破和创新,有效激活村集体“沉睡”资产,夯实农民共富基础。建立村股份合作社股权流转、质押机制,在全国首创村股份合作社股权公开交易,到2021年底,累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6846宗,成交额16.3亿元。全省首创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测中心,建立三色预警和三级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已发现并整改“三资”亮灯3万余次。

  聚焦农村“提低”重点人群,定制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一是多元增收,探索农业标准厂房模式。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厂房项目建设,通过发挥村党组织、国资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帮扶带动作用,形成“村集体(国资)+农业主体+低收入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出资入股“分股金”、农民务工“挣薪金”的“一地三金”多元增收路径。创新“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载体,推进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数字赋能,完善低收入农户数据仓。推进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迭代升级,聚焦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做到低收入农户信息集成一个码、帮促动态集成一个体系、帮促政策集成一张清单、帮促效果集成一幅地图,集产业帮促、就业帮促、保障帮促、社会帮促为一体,完成政策清单和幸福清单“两张清单”的归集,实现精准效应、联动效应、预警效应。三是政策保障,深化精准帮扶。出台《海宁市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扶持方案(2021-2023 年)》,对低收入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就业帮扶以及农业标准厂房建设等9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农业标准厂房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项目实施主体是村集体或国资企业的,给予低收入农户出资部分全额补助。同时,健全完善动态识别、主动发现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和“一月一走访”帮扶机制,针对性落实扶持和补助政策,实现分层分类精准施策。

  做大分好“共富”蛋糕

  走好富民强村之路

  以“资源变资产”撬动共富杠杆。整合利用闲置农房及土地资源,变农村“沉睡资源”为“优势特色资产”,拉高农民增收的“滚雪球”杠杆。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盘活闲置房屋,改造创办农家乐、民宿、咖啡馆、茶室等旅游发展配套业态;长安镇盐仓村依托连杭经济开发区发展逐渐形成“租房市场”,以“自住+出租”模式实现“租房经济”。

  以“村民变股民”拓宽共富路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集体资产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村集体+农户(低收入农户)”“众筹+”等模式加快村民向股民转变,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年年有分红、户户有增收。2021年,全市8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股份分红+积分奖励”,分红金额达3369.82万元,分红比例达到47.25%。

  以“先富带后富”锻造共富链条。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星级共同富裕村建设、低收入农户扶持等工作,因村制宜联结“工业反哺农业”“村集体(国资)+农业主体+低收入农户”“农业产教融合”等多样化共富链条,做大、分好农村经济这块“蛋糕”。全市农业标准厂房项目已谋划16个,涉及土地840余亩,吸纳低收入农户2086人。

  通过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依托实施“十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瞄准增收潜力大的“扩中”主力军和收入水平低的“提低”重点群体,激活力、拓渠道、优分配、重帮扶,推进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发展模式,扎实农业农村领域“扩中”“提低”基本盘,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