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使用的思考——以云南省农民田间学校为例
时间:2022-11-16 00:49:4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齐国 付晴岚 赵德宏 黄永慎 字号:【

  农民田间学校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业务的有效延伸,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云南省于2016年开始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截至2021年底共有农民田间学校298所,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完成农民教育培训17万余人。

  严格遴选。云南省农广校按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推荐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的通知》要求,围绕云南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充分考虑农民田间学校的结构布局和各自优势,分层分类地推选了4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组织认定了55所云南省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推进田间学校共建共享、示范带动更多田间学校协作共赢。

  动态管理。云南省农广校对全省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全面跟踪督导,完善各类申报材料和审批手续,对近三年没有承接高素质农民培训实习实训任务的172所农民田间学校进行摘牌处理,并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予以核销。

  注重建设。云南省农广校每年都定期举办高素质农民师资培训班,对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和教师开展师资建设工作。2022年8月,还特别针对农民田间学校辅导人员开设专题培训班,为52名教辅人员讲解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要领,并组织课堂教学演练,全面提高教辅人员的田间课堂建设能力。

  深化内涵。积极改善农民田间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云南省农广校择优推荐了40所农民田间学校至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教育服务平台,争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资金支持,完善农民田间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当前,云南省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统筹规划不够。农民田间学校多数由各地区依托地方产业发展情况选用,存在小、散、杂现象,未能充分发挥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作用,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综合布局有待加强。二是规范管理不够。农民田间学校一般都是依托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而建,建成后缺乏“学校主体”的规范管理和跟踪指导,导致一些田间学校停留在“挂牌”层面。三是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民田间学校没有系统建设资金支持和相关政策扶持,只能靠依托主体自行建设,严重制约了田间学校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突出选用过程中质量优先原则。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地方不同产业发展需要,择优选用、合理布局田间学校,加快构建功能齐全、覆盖主要产业的农民田间学校网络。二是加强规范管理。科学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管理、校长和农民辅导员职责、学员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田间学校日常运作与管理,强化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保证农民学习和实训基本条件。科学评价农民田间学校培育质量,并将农民田间学校功能发挥情况作为依托单位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项目、职称评定、人才评选方面的重要参考因素,加大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和使用农民田间学校的激励,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作者单位:齐国,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付晴岚、赵德宏、黄永慎,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