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除了存在数量大、增长快和“未富先老”等特点之外,还存在城乡不平衡。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占比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中国养老的关键、重心在农村,突破口、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河南省武陟县通过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建设村级慈善幸福院,探索出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模式。目前,全县共有村级慈善幸福院150所,惠及群众3.2万余人。
因村制宜,建设养老场所
武陟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总人口74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7万,占总人口的15.8%;80岁以上高龄老人1.3万,占老年人口的12.7%。在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依据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等村情,武陟县制定慈善幸福院建设规划,因村制宜推进建设。
分类施策开展场地选址。2013年,武陟县率先建设10个村级慈善幸福院试点,运营效果受到群众好评后开始逐步推广。对具备新建条件的村,高标准建设慈善幸福院;对不具备新建条件的,立足改扩建,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旧大队部、医院、学校、祠堂、农家庭院等进行改造,降低投入成本。嘉应观乡东水寨村利用村里坑洼不平的闲置地建设幸福院,集约节约建设用地。
量力而行确定建设规模。武陟县规定慈善幸福院建设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00平方米,各村根据老年人数和村民养老服务需求以及村情实际,由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设规模,确保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同等待遇。大虹桥乡西温村老年人口较多,建成村级慈善幸福院面积达2000平方米。
统一标准加强功能设置。为确保每位农村独居、空巢、困难老人都可以安享晚年,慈善幸福院在功能设置上统一标准。每个慈善幸福院均配备“四室一场”,即休息室、配餐室、文体娱乐室、健身康复室和室外活动场地,做到生活、娱乐、医疗设施一应俱全,确保老人居住舒适方便。
多方筹资,解决资金难题
提供低价高质的养老服务,关键问题是资金。武陟县通过“政府扶持、慈善捐赠、乡村补充、农民自筹”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慈善幸福院建设及运营,解决政府唱“独角戏”,资金严重匮乏等难题。
政府扶持。武陟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采取慈善幸福院星级评定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至各村慈善幸福院,用于老人的生活补贴。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每所慈善幸福院配备不低于3万元的设施设备,包括电视机、空调、冰柜、消毒柜、床等。
慈善捐赠。武陟县设有三级慈善平台,即村级慈善工作站、乡级慈善分会、县级慈善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积极鼓励爱心企业帮扶慈善幸福院,全县由企业支持的慈善幸福院达18家。2019年,武陟县通过各种活动和载体,募集慈善资金达2200余万元。
乡村补充。大力推行“以地养院”模式,结合村情盘活土地等资产资源,收益用于幸福院的日常费用补贴。北郭乡赵马蓬村,村“两委”从群众手里流转30亩土地作为“爱亲敬老”田,收益专项用于慈善幸福院日常补贴。嘉应观乡御坝村每年将养殖小区承包费中的1万元用于补助慈善幸福院。此外,部分经济较好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农民自筹。入住老人每月缴付100元可享受低成本、服务好、互助式的“不离村的养老生活”。幸福院的老人们并非一味“被养老”,部分打扫卫生、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由老人轮流负责,这种“抱团式养老”模式,让老年人既在生活上相互帮助,又在精神上相互抚慰。
健全机制,探索运营方式
村级自主运营为主。幸福院日常管理采用“聘用+义工”相结合的方式,可持续运营离不开村“两委”的组织协调。嘉应观乡东水寨村慈善幸福院的张院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她也是水寨村的妇女主任,幸福院还聘用了一名厨师。两个人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和日间照料。张院长说,院里住了十来位老人,时间长了,跟老人都有感情了。2021年5月,村党支部联合爱心企业资助13名慈善幸福院的老人圆梦北京。老人们说,这个年纪还能来北京看看,一辈子没有遗憾了。
专业养老机构托管。武陟县引入河南春晖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焦作阳光养老服务公司,依托北郭乡蔡庄村、龙源街道东石寺村慈善幸福院,对两所幸福院进行整体适老化改造,利用专业服务团队和社工组织,为老人及特困对象提供助餐、助浴、医疗保健等服务,从而实现城乡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社工化运营,提升养老精细化服务质量。
志愿者广泛参与。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或义工服务队,定期到慈善幸福院组织开展“慈善送服务下乡”“慈善情 健康行”“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开展义诊、理发、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心理咨询、打扫卫生、帮厨帮活等“为老”服务。目前,全县每80人中就有一个注册为义工,全县共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20余支、义工团队20余支,团队成员多达3万余人,年服务老人达10万余人次。
创新形式,深化服务内涵
合理安排饮食。在村级慈善幸福院,厨师们会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制定菜单,让老人们一天三顿吃得不重样。以慈善幸福院为平台,为老年人开展饺子宴、孝亲敬老慈善大餐等活动,通过村“两委”组织、村民自行捐款承办、义工团队全程参与的方式,为老年人改善伙食,让更多人参与传承孝道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丰富精神“食谱”。慈善幸福院通过开展“套餐式”文化服务,设立精神文化生活“食谱”,为老人提供电视、广播,经常开展送戏曲、送电影服务,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文体比赛等活动。老人们也可开辟慈善小菜园,自行组织门球、象棋、跳棋、剪纸等活动,实现乐有所乐、学有所学、比有所比、为有所为。
探索医养结合。武陟县依托县养老中心、精神卫生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了8个医养中心,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员进行集中医养,为其提供集医疗、康复、保健、文娱、养护“五位一体”的免费康养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入住168人,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失智失能重度残疾人应托尽托。
拓展“一老一小”。探索“养老+管小”有机结合,167所儿童之家“嫁接”到慈善幸福院和学校,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监管等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把幸福院打造成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在个别村设立了青少年矫正基地。
武陟县慈善幸福院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实际,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幸福美好老年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的路子,也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提供了启示。一是符合农村实际是基础。农村养老场所建设要充分利用本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房,结合村委会、医务室等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控制收费标准,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特征,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抱团养老。二是可持续投入是关键。发展农村养老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老百姓付费养老的能力非常有限,要在投入上解决政府唱“独角戏”的难题。创新支持方式,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领域,充分发挥慈善资金作用,对进行农村养老慈善捐赠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三是多方参与是保障。将农村养老问题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加快补齐短板。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给农村老人更多关爱,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民养老的比重。大力发展农村养老社会组织,组织引导志愿者、义工等爱心人士参与农村养老,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老年人的氛围。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