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 数字化带来垃圾分类新变革
时间:2022-02-17 09:55:2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顾立明 孔燕 方超 刘源 字号:【

  近年来,南湖区坚持以数字化变革探索人居环境改善“智治”路径,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域,首创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的“垃非”系统,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精密智控,“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精细化管理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该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荣誉称号。

  多位一体,构建收、运、处标准化运作新网络

  “农村+小区”,推进村镇一体化进程。2018年以来,该区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列为每年的民生实事项目。首创性成立“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监管站”,作为垃圾分类常态化监管机构,获评“2019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突出贡献集体”。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4类,农村以到户桶装收集为主,集镇小区逐渐推行小绿桶定时定点投放、智能定时定点收集屋等集中收集模式。

  “制度+APP”,实行流程一套式管制。编制《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汇编》,开发“垃非APP”,实现垃圾分类分、收、集、运、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制度通过APP固化落实,全区垃圾分类按照人员角色化、设施可视化、痕迹数字化等手段统一管理。截至目前,该区已落实专职督查员136个、收集员147个、亭长189名、商户48个、党员2579户,12类常用角色通过APP分工合作、互相监督。

  “集中+就地”,制定末端统一化方案。统筹制定4类垃圾的统一定点处理方案,实时生成处理量电子动态报表。新建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易腐)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30吨;就近建设消灭型易腐垃圾处理站7个,日处理能力达12吨。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分类处理易腐垃圾3911吨、可回收物1070吨、有害垃圾2.9吨。

  数字赋能,探索奖、评、查高效率监管新路径

  “积分换物”,源头奖励效果好。制定《嘉兴市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办法》,落实APP管理积分奖励。将农户按区域进行实名录入,农户可采取分类自查、售卖可回收物等方式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全区落实积分兑换商店47家,4.2万农户均按片(组)进行实名录入,累计下发积分17.8亿积分。

  “机器换人”,分类评审效率高。通过引进人工智能AI识别技术,成功实现所有分类照片机器实时自动评分。在农村,将普通收集车升级为智能收集车,集成识别、拍照、称重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收集员的工作效率;在集镇小区,50个小区撤桶进箱,通过智能装备定时定点投放,人工抽检转变为按户破袋机器自动检。

  “手机换纸”,督查整改速度快。推行手机操作,取代传统的纸质台账登记,实现督查、暗访“一机搞定”。建立“周督查、月暗访”机制,村(社区)督查员每周上门宣传、检查、指导,区督查员每月对各镇实地暗访。同时,将分类准确率评分、公共环境检查、垃圾偷倒举报等功能统一整合到“垃非”APP。2020年,全区供发现并整改问题876个。

  治理创新,激发政、企、民常态化参与新动力

  开发“垃非”指数,让政府监管更加省力。开发“垃非”指数,即“南湖区农村垃圾分类综合评价指数”。全区镇(街道)、村(社区)、农户的分类情况,全部通过绿、蓝、黄、紫、红五色二维码进行管理,实时生成积分指数、参与指数、精准指数、管理指数等,对垃圾分类进行多角度、指标化、可视化综合评价。如竹林村定向开展红码清零行动,分类准确率从81%上升95%,日均自拍率从49%上升至85%,成功创建2020年省级分类处理示范村。

  探索装备物联,让企业创新更有动力。以“垃非”系统为核心,实现分类投放设备、回收设备、收运车辆、处理设备等设备的智慧物联。一方面,规范收、运、处操作标准,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垃圾分类“数字化”从业门槛,倒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如嘉兴市小圣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智能收集车、智能分类驿站等新装备,扩大业务量和业务范围,成功转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丰富乡村治理,让居民参与更加自觉。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网格长联片、督查员联组、党员联户三联工作法”,搭建金字塔式的线下入户宣传网,确保宣传工作全员覆盖、精准覆盖。同时,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垃非论坛”“垃非积分兑换”“垃非新分尚评选”“垃非馆研学”等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逐年递增。截至目前,全区分类准确率达93%,日均自查率达82%。

  (作者单位:南湖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