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以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上先行先试,创新推出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建立完善持续增收、成果巩固和防止返贫的“闭环”机制,打造沿海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的“桐乡样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58元,其中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29元,较2017年增长达53.4%,低收入农户人数较2017年减少38.3%,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降至0.9%。
一户一策连心法。坚持党建引领、精准帮扶,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与“三治融合、整体智治”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建立从帮扶对象识别认定、到帮扶举措落实、再到相互协同发展的全过程路径。在嘉兴范围内创新推出“五个一”的长效帮扶机制,即帮扶干部每人一本帮扶政策一本通、一本贴心手记、一张帮扶明白卡、一套帮扶方案,低收入农户每户张贴一张爱心帮扶联系卡,做到一对一落实结对、点对点落细举措,实打实落地项目。充分运用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大救助系统,对帮扶对象实行实施跟踪和返贫预警,对因灾、因学、因病、因残以及失业等情况导致家庭收支结构异常的农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开展联动帮扶。2021年以来共开展帮扶走访42385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782个。
寻根问源破难法。聚焦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进一步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从源头上筑牢返贫底线,提升低收入农户生活品质。如针对低收入农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多的现状,为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免费购买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将住院医疗费用在剔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后的个人承担部分纳入赔付范围,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医疗补充保险”五位一体保障体系,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截至目前,已赔付1491人次,赔付金额309.67万元,赔付率达到338.77%。针对2021年超长梅雨汛期给农村住房带来的影响,对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进行升级,将因台风、降雨等造成的房屋损失及财产损失纳入赔付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
飞地认养众筹法。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场地设备、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以农户众筹出资、主体全程代管的方式,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低收入农户”长效帮扶共同体,带动低收入农户共享现代农业红利。如洲泉镇金家浜村等3个行政村、43户在册低收入农户统一出资认购猪苗,委托华腾牧业进行“飞地”饲养,并利用华腾品牌效应解决销售问题,在扣除必要养殖成本后所有收益归低收入农户,项目每年为每户低收入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
抱团合作增收法。深化“田保姆”“代管家”等为农服务品牌,引导机械化水平高、种植理念先进的农业领军主体与生产面积小、地域分散的小农户和缺乏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抱团合作,成立粮油农机发展公司,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如石门镇实施的“大米抱团”项目,覆盖石门9个村1.3万亩农田,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含低收入农户170户),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一地三金”统筹法。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共同出资,将低收入农户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奔富大棚”项目,并委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或出租给其他农业主体经营,同时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低收入农户以此获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等收入,实现“一地三金”稳定增收。如崇福镇联丰村建设20亩连栋大棚,总投资约120万元,建成后出租给蔬菜种植户,预计每户低收入农户每年将增收3800元以上。2021年全市共实施“奔富大棚”项目6个,带动低收入农户180余户,实现增收100万元。
因地制宜授渔法。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提供风险小、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短、平、快产业项目,充分激发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石门镇东池村为全市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优质3龄小蚕,由农业农村部门提供饲养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蚕茧由农业龙头企业华锋丝厂统一收购,并对饲养效益较好的低收入农户给予二次奖励,该项目为338户低收入农户增收14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200多元。
转移就业扶志法。创新用工新模式,积极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抱团劳务公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公益岗位,直接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同时,依托“农创园”“田间学堂”等创业培训平台,为低收入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等培训,提升低收入农户的就业能力、创业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如疫情期间大麻镇永丰村为确保春耕备耕,雇佣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到托管服务中,提高疫情期间的劳动收入。2021年以来,全市共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公益性岗位662余个,实现增收550余万元。
创业贴息助推法。针对低收入农户贷款难、无担保等问题,推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农康贷”,以农商银行小额信贷产品为载体,以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为目的,提供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利息的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从事农业创业创新,给予10万元创业补贴和30万元以内的农信贷款,两年担保期内给予50%贴息补助。2018年以来,全市共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贴息82户次,贴息补助16万元。
消费帮扶互利法。通过直播带货、农业嘉年华、农洽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农业产业帮扶示范基地农产品的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如疫情期间,河山镇依托“潘生鲜”电商平台,采用“基地直采+无接触配送”的收购模式打开消费市场,帮助低收入农户和农业产业帮扶示范基地销售农产品120余万元。
兜底理赔保障法。创新推出“农康宝”保险,对农业产业帮扶示范基地量身定制务工人员意外保险价格指数等组合险种,全方位保障经营责任主体的基本利益,积极推动帮扶基地有效开展帮扶项目,促进形成长效良好的帮扶利益联结体。同时在全省探索创新低收入农户收入保险,对全市低收入农户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9720元部分纳入理赔范围,最高可赔付3000元/人,确保全面消除9720元以下现象。
(作者单位: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