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考
时间:2022-02-17 09:40:1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鸿 字号:【

  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扎实推进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中央于2018年2月起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5%。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不少短板,生态环境质量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

  第一,分类施策,认真研判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应问需于民综合发力。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对于乡村建设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乡村环境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都应该统一到乡村建设的规律之中去。一是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的差异性,老百姓对其要求改变的紧迫程度也不同,所以应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二是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彼此融合,提倡用污水治理的回用优先、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过程处理等系统治理思维,来推动厕所革命。三是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厕所革命的成果是污水处理的新起点,污水治理将厕所革命迈上新台阶,所以我们必须争取整体功能和效益,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的政策双管齐下,体现出中国乡村环境建设的应有的自身特色。

  第二,守正出新,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回用优先实现可持续治理。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特殊性,一是农村人口众多、分布面广、居住分散加之农村地形复杂,不宜建设大规模、远距离的收集管网和集中式处理场站;二是农村经济实力薄弱,技术管理力量缺乏,难以大规模、远距离建设收集管网或采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运行管理复杂的技术工艺; 三是农村环境对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消纳力高、农业生产对生活污水中粪尿等有机污染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强、就近就地利用潜力巨大,污水回用前景广阔,不需要大规模、远距离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谨慎大规模仿效城市使用水冲厕所。因为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顽疾,不得已铺设大量下水管道进行末端治理。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将我国自古以来讲究的“道法自然,相互统一”理念灵活运用,坚持源头减量、清污分流、资源化利用、回用优先原则,选用分散、经济、生态、易于管理的治理技术,结合农业生产、农田灌溉回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景观建设,注重水资源和氮磷资源的循环利用,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将污水中从厕黑水与日常灰水,从源头分开减量,将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紧密衔接。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区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统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在做好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采取“接入城镇管网、集中污水处理、散户治理”三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厕污共治”。全面开展农村厕污资源化利用,通过旧沼气池改造采用“一池三改”,同步联通厕所、畜圈、沼气池,新建化粪池采用“水冲式+三格化粪池”方式,推动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做到粪污完全处理、粪渣堆肥还地、废水就近利用,依托45万亩茶叶柑橘猕猴桃基地消纳还田。当地还特别注重生活污水再生利用,扩大生态环境、农业灌溉等领域的再生水利用量,将污泥衍生产品用于沙地荒地治理、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生态修复。可以说,走出了厕污共治的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机结合之路。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探索将含有氮磷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前段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并用于喷灌。一方面解决了村落景区夏季需水量大的问题,从而减轻系统负荷,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提升系统达标率。另一方面也为中草药等农作物提供了有机养分,减少肥料使用量。同时,尝试将化粪池残渣、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经高温发酵处理,制成土壤调理剂用于碳汇林抚育,就地实现资源化,不需要外运处理。探索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生态微循环模式。

  第三,实事办实,用制度设计和政策创建自下而上真正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农民是否积极参加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的参照系是:是不是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花了钱生活环境改善了多少、生活品质提高了多少;是不是经久耐用,花钱值不值。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乡村建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多,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发动农民群众广泛、积极、长期参加,自下而上调动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关键。

  甘肃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创建过程中,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将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为真正实现长效共管共享进行探索。一是让村内有组织牵头抓厕所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行政村设立村民自治组织,负责村内厕所与生活污水处理组织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实现其在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话语权、决策权、实施权、监督权”。二是让村内有专人长期干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利用各种政策叠加,积极开发乡村公益岗位长期保障工作酬金,让人愿意干。三是让村里内资金长期保障厕所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到村,用于村级公益性设施维修材料费支出。

  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黄门镇硖口村,村“两委”按照村民的意愿,统筹考虑厕所与生活污水处理,将原来的普通旱厕改造成适合干燥缺水地区的粪尿分集式生态户厕,粪尿当肥料还田;疏浚村内边沟小渠,建成三纵四横的生活污水收集渠网,在道路硬化过程中利用道路自然地势导流雨水,实现简单地雨污分流,建立了0.4吨/天处理量的处理站,通过生物池内滤料和植物处理达到一级B标准排出。村里有专人负责后期的管护工作,村民全员对管护工作进行监督。在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征求了村民的意愿、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满足了村民群众的最紧迫诉求,加上厕所和水处理设施实用、适用、好用、耐用,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民非常满意。

  第四,互融互促,使农村产业发展与改厕生活污水治理整体布局协同发展。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都是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方面,需要走整体布局、协同发展的路子。坚持整体推进中增强各方面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同时也需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四川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延续了几千年,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成都崇州尊重自然规律,村落在建设和改造中尽量按照原有自然机理布局,摒弃大拆大建,坚持生态优先,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除原有建筑遗迹,从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入手,进行原址重建、原屋修缮、原貌修复,完成改厨、改厕、改水、改电,逐步探索出“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的新村建设方式。在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厕所污水协同推进,在林盘中实行厕所和生活污水治理回用,将处理合格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和景观打造,还建立了 “厕所改造+大数据+沼液处理队+资源化利用”的专业化社会化粪污清掏转运、污水收集、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环境与旅游景区同步匹配,统筹推进白头慢享湿地小镇、道明竹博小镇等产业小镇和明月村特色村、幸福里民宿建设,催生了一批集体经济引领的林盘景区,利用人居环境改造促进产业发展,形成“特色镇+川西林盘+现代产业园”特色模式,推进乡村生态价值的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和拓展农业多功能保驾护航,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与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交融互促。

  第五,标本兼治,促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结合持之以恒发力积小胜为大成。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相互结合。研究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推进战略,必须建立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地理、生态、人文等情况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统筹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确定推进蓝图。近期规划的着眼点放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远期目标脚踏实地地逐步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成。尤其在制订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的不发达,绝不能成为不办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的理由,相反经济不发达,更要成为兴办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的动力和压力,不能等经济发达了再办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应避免急于求成的倾向。如果只把眼睛盯在一些近期不具备条件的事情上而不顾及时机、步骤,那就等于丢弃了远、中、近所有目标。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目标简单化。

  浙江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五水共治”为载体,持续不断地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03年“千万工程”提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污水要进行净化处理要求。2006年,开展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开始探索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08年,第二轮“千万工程”提出分类治理农村污水的新要求,明确建立多模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至2010年底,已整治行政村中,初步开展污水治理的农户占68%。2014年开始,浙江抓住要害,集中发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从2013年的12%提高到2020年10月91.28%,农户受益率,从2013年的28%提高到74%,近2.1万个行政村(居、社区)中,已有1.9万余个村(居、社区)建有处理设施。全面建立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制度,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十四五”期间,浙江省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到95%、标准化运维全覆盖。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浙江省已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