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战远,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豆专业组组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专家组专家、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路战远心中一直有一个“梦”,如何延缓和抑制农田土壤沙化退化,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36年来,他一直为实现这个梦想不懈奋斗,带领团队攻克了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防治、杂草防控、地力培育等多个难题,创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耕地保育和农田生态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事农业科研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克服困难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路战远说:“农业科研周期长,成果产出慢,直接效益少。一般成果产出需要5~8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此,我们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和团队经多年潜心研究,揭示了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因子与作用机理,突破秸秆防风固土、免少耕减蚀增蓄等技术瓶颈,创建农田防蚀保墒新途径新体系,风蚀减少35%~68%,播前土壤含水量增加9.3%以上,系统解决了保护性耕作适应性问题,实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牧交错区的推广应用;揭示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规律,攻克保护性耕作非生长季除草和恶性杂草防除技术,创新杂草防控新方法新体系,用药量减少30%以上,综合防效达到95%~98%,破解了杂草危害制约保护性耕作发展重大难题;探明了保护性耕作农田地力驱动因子及变化规律,突破寒旱条件下保护性耕作轮耕少耕保育、秸秆增碳培肥、水肥运筹等关键技术瓶颈,创建耕地保育与丰产增效技术体系,地力5年提升0.5~1.0个等级,增产9%~17%,实现了耕地质量与作物产量效益协调提升。
路战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他长期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跑遍了内蒙古10个盟市100余个旗县(区),足迹遍布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宣传指导保护性耕作技术。他带领团队会同基层推广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观摩会310余场次,出版画册17万册,发放资料23万余份,培训农牧民8.1万余人,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技术成果在北方农牧交错区累计推广2.4亿多亩,农民增收160多亿元,为北方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牧交错区气候干旱、风大,土地沙化、尘暴频发,路战远时刻关心北疆生态屏障建设,他和团队将继续坚守初心,努力科研攻关,促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