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南地区 “坡改梯”“小改大” 促粮食稳产增产
时间:2022-04-27 10:57:3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陕西省陕南商洛、安康等秦巴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且多为山坡地,25度以上坡耕地约占40%。耕作条件较差,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90%,土地细碎化严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陕南县乡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望山田”“壁挂田”既是抛荒撂荒的主要耕地类型,也是这些地区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潜力所在。农民素有珍惜耕地、种植粮油的传统,通过“坡改梯”“小改大”等措施,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粮油单产可至少再提高100斤左右,有水源条件的还可发展高产水稻种植,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再造良田。近年来特别是今年,陕南地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粮油生产的部署要求,立足本地资源实际,加大耕地集中连片改造力度,深挖耕地增产潜力,初步探索了几种有效模式。

  规模推进“坡改梯”。相关市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将低产坡耕地集中改造为小型机械能够作业的高产田,增强粮油生产能力。据指导组实地调研,旬阳市在城关镇陇家庄宋家河村对坡耕地进行集中改造,建成307亩梯田,交由村集体经营,统一规划种植粮食作物。平利县在大贵镇儒林堡村集中连片整治坡耕地450亩,实行稻油一体化种植,采用履带式农机作业和油菜育秧技术,四月底五月初种植水稻,八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水稻亩产能达到1200斤,油菜籽亩产能达到300~400斤。

  大力整治撂荒地。安康市、商洛市等地区依托水土保持项目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将小农户弃耕的荒坡地、细碎地和工矿占用后的废弃土地,集中整治为能够连片作业的稳产良田补充粮油生产耕地资源。据指导组实地调研,安康市汉滨区探索实行“一田一码、建档立户”“一户一策、多方流转”“一奖一惩”等措施,落实撂荒地治理示范点407个,治理面积4.25万亩。汉滨区江沟社区依托水土保持项目,每亩投入1500元左右,计划将4个村民小组共159户的521亩撂荒地进行平整治理。江沟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日间照料”式的半托管模式发展粮油生产,2021年已整治200亩,夏玉米亩产达到1000斤,今年将完成剩余321亩的整治建设,用于粮油和大豆生产。平利县将撂荒地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坚持有荒必治、有地必耕、农田农用、良田种粮,基本实现撂荒地存量清零。商洛市柞水县通过开展撂荒地摸排、建立复耕到户台账等措施,分类推进耕地撂荒治理,2021年复耕撂荒地1300多亩。

  稳步推动“小改大”。商洛市山阳县、安康市平利县等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将细碎的小块土地改造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大田,有效提升了粮油生产效率。据指导组实地调研,山阳县依托龙景泉专业合作社,实现色河铺镇陆家湾村300亩耕地统一经营,打破小田垄界限,规模发展稻鱼、藕鱼立体种养,显著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山阳县色河铺镇夏家村种粮大户肖德新、阮长江分别流转土地370亩和460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土地平整化连片整治,集中承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平利县广佛镇塘坊村正丰农贸专业合作社流转165户小块耕地381亩,通过打破田垄,集中整治,实现了水稻和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粮油生产效率。

  (农业农村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陕西组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