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秀水松阴溪,发源于万山丛中,萦绕于千峰之麓,浙江省松阳县自古被誉为“浙南桃花源”。松阳县产茶历史悠久,史载三国时已形成规模,唐代已成贡品,至明清,产茶名声愈盛,1929年松阳茶叶获得西湖博览会一等奖。近年来,通过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发展工程,松阳已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县,被誉为生态绿茶之乡、“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松阳县以茶产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茶宿、茶购、茶娱等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让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让农民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最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
一片叶子联动一二三产
近年来,松阳在茶产业融合、全域发展中做了一些探索,实现了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变。
从传统茶叶产品转向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年精深加工产值超5亿元,已开发茶提取物、含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产品20余个,其中速溶茶粉、茶叶香肠、茶叶年糕、茶叶熏腿是茶资源综合利用典型之作。
从单纯的农业范畴转向全产业链的开发。茶叶已从单纯的种植加工销售向产业链前端延伸至茶机制造,向后延伸至茶产品、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松阳茶师品牌、科技支撑平台的建设。茶叶综合产值达94.16亿元。全县形成了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源于茶产业的格局。
从单纯的茶产业转向“茶叶+”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松阳满目是茶园,茶园本身就是赏心悦目的公园,依托古村落、乡土民俗风情,文化植入生态茶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业态,推动了“茶叶+旅游+民宿+休闲文化”等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5条茶旅游线路,其中,中国最美骑行茶园大木山茶园,年接待游客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成为浙江省农旅、茶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并先后获得省优秀运动休闲项目、省最受欢迎运动休闲旅游胜地、最美生态休闲健身点等荣誉称号。
两大核心产品体系打造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培育以“茶园基地+养生度假”为核心的生态产品体系。茶旅融合这种新型产业模式把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文化串联一起,既是茶资源、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旅游新模式。一方面,注重生态维护,擦亮生态底色。优良生态是茶旅融合的资源底色和核心价值。松阳注重保护生态功能格局,努力维系茶园、溪流、树林、山体、村落等原真环境,并通过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实现良性整饬、美化提升。同时全域景区打造,合理布局乡村博物馆、旅游厕所等基础项目,并且要求每个部门都树立旅游思维,每个建设项目都注重外形景观化、功能向旅游延伸。另一方面,坚持全产业链延伸,打造生态产品。一是充分利用茶园形态之美、色彩之美,营建生产性茶叶景观,打造茶旅游示范项目大木山茶园景区。二是以松阳茶文化、养生文化、道茶文化为底蕴,开发茶文化养生产品。与央视十套《味道》栏目合作,开展茶叶宴挖掘研发,积极打造松阳美食品牌。三是指导碧云天、茗阳等茶企发展集工业生产和体验、观摩、旅游为一体的工业茶旅游。四是推进松阳老城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和茶香小镇建设,打造茶购茶食茶演综合体。
培育以“文化创意+运动休闲”为核心的文化产品体系。一是坚持点位刺激,举办文化活动。举办全县“茶灯舞”“竹溪摆祭”等60余台民俗节会,打造没有边际的景区、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文化节;积极举办全国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写生大赛、浙江省自行车公开赛等艺术创作和体育赛事活动。二是坚持串点连线,加强线位建设。推出了四都云雾景、三都古村落、石仓古民居等八条艺术创作线路,建成了一批茶香民宿村、摄影写生村;推进了美丽乡村风景线——茶香江南线的打造,完善线位旅游功能;推进了一批富有茶文化元素的示范项目建设,山中杂记、大木山茶室、茶博馆、茶文化体验中心、先锋书店等项目。三是坚持创意创新,开发特色产品。茶爽、松阳端午茶、茶叶熏腿等一批特色产品进入旅游消费市场并受到游客青睐。
三个坚持贯穿产业融合始终
一是坚持科学的理念,以系统的谋划先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松阳茶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发展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想好想明白了才动手,杜绝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对待万亩茶园、对待自然,时刻保有敬畏之心,拉出了“一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线)、一城(松阳古城)、一镇(茶香小镇)、一村(100多座风貌完整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一带(松阴溪绿道慢行带)、一心(大木山景区为核心)、N+(302家茶宿、农家乐)”的茶旅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品质发展,以工匠的精神护航。在“茶香小镇”打造过程中,不对茶园做过多过重的建设,用活态保护的理念,和最少、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品质产品和项目。有品质的产品才是有吸引力的产品,有品质的项目才能成为有传播力的项目。通过这些有品质的产品,大力发展了富民乡村产业,锻炼了乡村振兴的干部队伍,也为松阳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同时,将这些点位串点连线成片,打造精品线路、主题片区,形成融乡土味、旅游景、产业城为一体的田园松阳“升级版”。
三是坚持整体布局,用协调的元素植入。为在园区能充分展示农耕文化及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功能,在“茶香小镇”创建过程中注重了绿色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全程质量可追溯等元素植入,根据园区自身的特色改造了导视系统,同时在入口、休憩娱乐场所、参观走廊等比较容易让游人自然看到的地方分别设置了知识宣传牌。这样就使消费者在游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触“茶香小镇”发展理念和品牌文化。
四个茶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壮大松阳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的转变,必须在现有良好的发展格局基础上找准定位,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和研究松阳茶产业长期的发展对策,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寻求茶产业的“松阳模式”,以长远的发展对策来引领松阳茶产业全产业链的跨越式提升发展。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用工需求服务当作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编制科学的茶叶区域发展规划,做到人力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平衡,在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转移到提高产业化层次上来。其次,要在县内实施梯度转移政策,结合“下山脱贫、内聚外迁”,鼓励山区人口向茶叶主产区集聚,既保障下山脱贫,又可缓解用工矛盾。第三,组织妇女劳务输入,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介入,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一起搞好组织工作。第四,提高机械化采摘程度,由农业技术部门负责前期的试验工作,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
着力建设茶产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一要积极推行“在山区乡镇发展有机茶,在松古平原发展无公害茶”的战略,重视有机茶的认证工作,提高无公害茶叶基地比重,并进一步强化标准化生产。二要建立健全检测体系,技监、农业、园区、市场等部门按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等方式组建茶叶检测中心,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实行全程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出口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三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茶农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并通过专业协会组织强化茶农自律机制,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执法建立茶产业的监督机制。
进一步提升品牌战略。品牌就是效益。县内生产的四都“绿谷青帝”有机茶价格高达700~1000元/斤,樟溪白龙茶厂加工的龙井茶也达200~300元/斤,高出普通茶价格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品牌茶叶规模偏小,产量极为有限,作为县品的“松阳银猴”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由于量少,更多地只是起“广告带动”作用,其他各县的品牌生产情况也都类似。从发展趋势来说,在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内整合品牌是茶叶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因此在这种“名茶品种多数量微”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抢占先机,与周边地区整合品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产区,提高“松阳银猴”产量。通过整合,提升品牌,逐步走上品牌规模路子,进一步巩固松阳县茶产业优势。
提高茶产业一体化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大部分茶农与加工企业、市场、销售组织间以产权联结为主的合作,是保证松阳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建设茶叶大县的前提。为此,需要开展并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可在自愿互利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组建有骨干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茶叶市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股份合作制集团,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规模大、带动面广、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或可以村、乡镇或大型生产基地为单元成立茶叶生产专业组织,把众多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并以该组织与产业龙头企业实行联结,同时通过制定产销合同、价格保护、发展扶持、风险分担等制度,实现产业链条间的相互约束,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