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全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0米。当地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全县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辖7镇2乡1区,共524个行政村,总人口33.5万,农村人口28万,共80634户,常住户62577户。全县耕地面积89万亩,人均耕地2.66亩,是传统农业大县。
2018年以来,武邑县把改厕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粪污和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的长效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0074座,2020年计划完成改厕任务18210座。
“懂”“干”“管”“验”,群众全程参与
万事开头难。改厕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各地农村基础条件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哪一种模式最适合我们呢?谁也不敢说。”谈及改厕,武邑县委书记刘勇感慨:“最笨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去‘偷师学艺’。”
2019年3月,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邀请有关专家和卫健局技术人员,先后到北京市密云区、石家庄赵县和井陉县等地“取经”。经过多次调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论证后,决定采用大三格式化粪池。
“大三格式化粪池粪污处理能力强,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场地选择灵活,抗压、抗腐蚀、抗冲击,使用寿命长,施工快,经济实惠,这个‘鞋子’适合我们这儿的‘脚’。”刘勇介绍大三格式化粪池的特点。
确定方案后,武邑县聘请石家庄新中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单个招标采购价1444.47元,是目前为止衡水市投资最高、标准最高、无害化处理最高的民生工程。为了把好事办好,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标准要求,县农业农村局先后两次邀请市、县业务骨干就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的施工技术进行培训,防止后期安装出现问题。
“改厕得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李昌介绍,“离开老百姓,干啥都不行。”整个改厕过程中,群众“懂”“干”“管”“验”,全程参与。
宣传群众懂。县卫健局印制了2000份《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手册》发放到乡镇和施工单位,印制20000份《农村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建造技术要求》发放到改厕户,做到施工者“人人懂技术”,改厕户“人人懂要求”。
引导群众干。动员改厕户按照施工标准,自己动手将化粪池、蹲便器所需坑道挖好,既缩短了工期,又使老百姓掌握了技术。“政府掏钱买马桶,农户动手挖坑池,最后政府把1000元工钱补给农户。”在龙店镇陈家屯村,支部书记陈占国说,“这个做法让老百姓很高兴。同样是1000块钱,你是给施工队呢还是给老百姓呢?让老百姓自己动手,效果要好得多。既发动了群众,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对于一部分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妇女的农户,政府付费组织施工队上门施工。
动员群众管。每村成立改厕质量监督小组,成员由村“两委”以外的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改厕工作,形成乡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效果群众验。全部安装完毕后,竣工验收实行乡镇、第三方监理单位、监督小组、改厕户四方签字,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完四方签字后再跟第三方统一结算。
因地制宜,妥善处理粪污
武邑县“决不就改厕搞改厕”,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收集利用以及后期管护机制统筹考虑,综合考虑乡镇规模、发展规划、人口集聚程度、管线铺设情况及自然条件等特点,因地制宜。
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华康看来,改厕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总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城中村、城郊村住户相对较集中,武邑县将25个城中村、城郊村的粪污全部接入县城污水收集管网,通过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大部分村庄居住分散、点多面广,改厕的同时,将厨房和生活用水通过地下管道排入厕所储水桶用,利用小型提升泵自动冲厕。厕所粪污通过吸粪车转运至乡镇地埋式大三格化粪池进行处理,出水进入乡镇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然后将粪污转运至有机肥厂。
县生态环保局污染防治科工作人员晋冰介绍:“我们在8个乡镇政府驻地各建设1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和大型地埋三格式化粪池。全县购买50辆抽粪三轮车,交给第三方公司来干,清掏农户厕所粪污。”
“粪池满了之后,打电话给服务公司,每次抽取费用40元,价格是原来市场价格的一半,便宜卫生又高效。”谈及改厕后的变化,龙店镇陈家屯村村民武东菊喜上眉梢。
在龙店镇污水处理站,站长李彦军介绍了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污水管网收集的污水和三格式化粪池里的粪液靠重力流入格栅渠,由格栅截留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使污水均质均量。调节池出水再经过提升泵提升,进入污水处理设备,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污泥回流池等工艺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员杜毅祥补充说:“MBR膜出水进入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经消毒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沉淀池的污泥,一部分经污泥回流泵返回生化池,剩余污泥进入贮泥池。”
粪污还田,形成生态循环
“这些粪污最后如何处理?”
面对提问,地方同志带我们来到位于清凉店镇开发区的河北隆大庄园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这是县花了1400万元建设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项目建有8000平方米有机肥车间、800平方米有机肥检测和研发实验室,占地面积100亩。还购置了有机肥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菌种生产及检测设备等,生产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于2019年12月底建成投产。”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永顺解释。
“老白,你给讲讲具体情况。”
魏永顺喊的“老白”叫白广洲,是该公司负责人。
“我们利用人畜粪便与植物秸秆、微生物菌,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技术优势,与上海万木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利用生物发酵,生产高端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抑制虫害、分解土壤药物残留、解决土壤板结等问题。”
整个养殖场有800头奶牛,周边种植了1500亩玉米。
他边走边说:“我之前就是搞养殖的,在养殖场基础上,加上这个有机肥项目后,形成‘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农作物种植’生态循环模式。等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政府出资购买有机肥生产设备,我们把人畜牧粪污综合利用制作有机肥,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条,既利用了资源,又提高了效益。”
乡镇的大型地埋三格式化粪池满了之后,公司会派人前去抽取,回来再做干湿分离处理,将粪渣、粪皮等用作生产有机肥。
“政府投资建设后,公司有机肥利润如何分配?”
对这个问题,魏永顺介绍:“公司设计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年销售收入5600万元,年创利润500万元,每年交纳70万元的收益资金用于县脱贫攻坚,实现稳固脱贫。”
明确分工,构建长效机制
“武邑县整个改厕情况在衡水处于前列。2019年10月,衡水市农村改厕现场会在我们这儿开。改厕是民生工程,之所以能够高效推进,靠的是部门间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这是改厕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刘勇说。
据介绍,在改厕中,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粪污集中处理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考核评价;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第三方运维公司公开招标、检查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情况、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农业农村局负责购买清掏、运输、干湿分离车辆,指导乡镇成立第三方清掏公司;财政局负责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畜禽资源化利用、污水管网建设等各级专项资金。
谈及后期长效维护,李昌总结:“‘四项机制’形成体系,打造了改厕过程的‘四梁八柱’。体系顺了,工作才能高效开展,以后不管谁调整岗位,整个链条都能长期运行。”
一是领导管控机制。成立农村粪污治理管控领导小组,由相关县领导任组长,加强领导和督导;乡镇建立农村粪污治理管控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每村配备1名粪污管控监督员,开展各类管控运行情况的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多元参与机制。县、乡、村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全县先后组织2次培训会、2次观摩拉练、6次集中调度,各乡镇组织各类观摩19次,压力层层传递;村干部率先改,当示范,做模版;群众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化粪池、蹲便器等所需坑道全部先行挖好,县、乡、村、户四力合一,多元参与。三是市场运营机制。每个乡镇聘请一个第三方运营公司,所需人员全部从农村配备,负责农户粪厕清掏、运输、干湿分离和综合利用以及厕具损坏后的维修和管护,确保粪液满了有人抽、厕具坏了有人修、抽走之后有效用。四是信息化运行机制。聘请第三方运营公司,建立信息化运行平台,全县改厕户信息全部纳入平台数据库,及时掌握抽厕需求和维修信息。对抽粪车全部安装定位系统,科学调度,就近及时提供服务。
厕所革命,效果逐渐显现
武邑县的厕所革命初步彰显了三大成效。
一是改变了如厕环境。“以前的厕所臭气熏天,夏天苍蝇多,真是恶心人。”谈起之前的厕所,龙店镇李家口村村民李金刚连连摇头,“现在好了,上完厕所后一摁开关就出水,脏东西全都冲走了,比以前强一百倍。”
二是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我们这儿是地下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变得越来越深,真担心以后的子孙还能不能吃上水。改厕以后,生活污水用来冲厕,处理过的水还能用来浇地,省了很多水。”审坡镇高庄村村民杨虎星说,“另外一个就是粪便被有效利用了,以后种庄稼就用有机肥,这样对土地好,种出来的庄稼也更健康。”据介绍,改厕完成后,初步计算年可节约水资源500万立方米,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可节省开支1000万元。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污,年可生产有机肥2万余吨,价格每吨500元,与市场上每吨售价2000多元的复合肥相比,年可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3000多万元。
三是逐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小厕所,大民生。”改厕后农户的如厕环境发生变化,生活污水也不再随地泼洒,粪污转化成有机肥,改良了土壤,有助于“藏粮于地”,提升粮食产量,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农村的人居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