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加法”见实效 开创美丽乡村新局面——南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出新路子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佩弦 隋建堂 字号:【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要求,2018年起,江苏省南京市认真做好“分类规划+分层推进、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村庄清洁、公共空间+美丽庭院、农民主体+长效管护”等“五个加法”,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南京6000多个自然村全部开展垃圾分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9%,“四清一治一改”全面完成,涉农镇街100%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如今的南京农村,干干净净迎接小康、美丽宜居迈向振兴!

  “分类规划+分层推进”, 全域推进美丽宜居

  整治建设,规划先行。新一轮村庄分类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要求,建设了1200多个重点村,通过大力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坚持开门规划,实现了行政村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建设全覆盖。

  “村庄肌理、乡土风貌是乡村最宝贵的气质,突出节点建设、连点成线带片,不搞大拆大建,在对原镇村布局规划评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强化科学引领,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路子。”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还充分考虑村庄自然条件、空间形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文化等因素,因村施策、分类推进行政村、自然村、规划布点村等村落建设,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对5年内可能拆并或居住过于分散的自然村,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5年内不拆并的自然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有条件的规划布点村,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同时选择11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实现垃圾减量化、污水资源化、厕所无害化、村庄绿色化和配套标准化。

  “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应改尽改强力攻坚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便是其中难啃的硬骨头。协同推进,实现“厕污共治”,南京拿出了应改尽改、一票否决的硬招实招。规划布点村首先实现全覆盖,非规划布点村则分类梯次推进,对于临近城镇且条件允许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在南京江宁,全区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国企参与,实现污水建设运维的市场化运作。“街道作为污水设施使用主体,按特许经营方案和约定向特许经营者交纳污水处理服务费、污水管理费。”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采取‘街企结对’方式实施,经双方充分协商后,签订结对代建协议,由集团按规范程序组织工程实施,街道配合,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南京市三年投入3.29亿元,做到改厕的图纸、培训、施工和验收“四统一”,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为保证改厕质量,南京市严格规范项目招标、加强施工队伍培训,强化施工质量监管,统一编码建档,逐户严格验收,并把户厕改造接管需求纳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一考虑,尽可能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一体化推进,能接入管网的首选入网,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预留好接口。

  稳步推进“改厕”工作,不是光使劲就行,还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六合区雄州街道台园社区的“厕所革命”,社区党员干部们就花了“大力气”,用了“巧功夫”。有的居民担心化粪池处理过的粪便不能用作施肥。台园社区网格员宋诚全程跟进了辖区的“改厕”工作,他表示,粪便在化粪池内经过密封、发酵后,保氨效果可达95%以上,肥效反而能增高2~3倍。

  “垃圾分类+村庄清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小朋友们以及各位居民朋友们,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的吗?垃圾桶上的标识你们认识吗?”在南京,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逐步走进了各个社区。南京市自2017年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采取农户初分+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模式,在全市已初步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区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快向自然村组延伸拓展,聚焦提升硬件水平和分类投放准确率,力争实现村组垃圾分类全覆盖。

  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各郊区切实扛起责任担当,用心用情投入,见事早、行动快,农村垃圾分类早于城区、好于城区。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南京所有自然村全面开展清洁工作,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村里的污水没有了。”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村工作人员郑川说。曾经的双塘村张家村常被村民吐槽“村里的厕所没水冲,卫生差”“家里的污水就在村路上流”……如今的张家村变成了风景如画的小村落。

  “公共空间+美丽庭院”,扮靓“小家”和谐“大家”

  在全面完成“三清一改”基础上,南京市集中各方力量清除断壁残垣,加大公共空间治理力度,解决占用公共资源、私搭乱建、无序种养等难题。溧水区晶桥镇提出村口是形象、门口是自律、塘口(水)是重点,洁化是基础、绿化是提高、美化是追求的“三口三化”行动。通过治乱整破,真正把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最终让公共空间“美起来”。

  南京市以美丽庭院的建设为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特作用,以“五清”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四美”示范庭院创建活动,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片(带)。高淳区妇联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多项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主动“美化小院子”,打造一批特色庭院;“富裕钱袋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幸福一家子”,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促进文明乡风。

  “农民主体+长效管护”,共建共享共治共赢

  在打造提升硬件之余,必须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发挥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为此,南京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农民参与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坚持农民主体、实施多元共建,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多元投入、合力共建机制。

  在溧水区白马镇曹家桥村尤陈边自然村,“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全村近80户人家共同参与乡村的共建共治共享。“我们为每家每户划分了卫生保洁责任区,同时每季度安排专人统一检查,对排名靠前的家庭发放日常用品奖励,全年分数汇总后还会再次进行奖励。” 曹家桥村村委会副书记曹世龙说。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曹家桥村、白马镇乃至溧水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大利器。

  如今,南京市正按照“五有”标准,健全完善镇街综合管护、村级自行管护、专业化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模式。浦口区构建起长效管护“四个一”的标准化模式,即“一张清单”明确方向、“一支队伍”保障运行、“一把尺子”确保公证、“一套机制”健全体系,长久有效保持整治成果;栖霞区龙潭街道则以水美引领特色,通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水一方”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今,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带来的不仅有乡村干干净净迎小康的环境新面貌,更有乡村产业融合新气象!

  (作者单位: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