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云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不折不扣抓好落地落实,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任务,抢抓机遇、创新举措、跨越赶超,奋力开启云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征程。
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云南省底子薄、基础弱、经济欠发达,巩固脱贫、防止返贫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压倒性位置来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一是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围绕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开发简便实用的APP,建立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响应机制,让农村低收入人口遇到困难时能够随时随地提出申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收入有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加强脱贫地区产业长期扶持培育,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统一提供订单、统一种植规范、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加工检验、统一包装储存、统一销往市场”,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细化完善产业选育、科技服务、产销对接、财政奖补、金融支持、保险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三是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鼓励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集体公司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办法,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重点用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投入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项目和产业,合理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带动村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以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后真正让低收入群众有“一技之长”。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对接,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提高低收入人口外出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发挥财政资金项目吸纳就业作用,大力推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式,确保低收入人口培训后有就业、能增收。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云南气候多样、生态优越的产地优势,以粮食、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生猪、肉牛等产业为重点,按照“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发展思路,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深入开展“一二三”行动,全面提高云南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增粮措施,深挖晚秋粮食生产潜能,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稳步提高生猪产能,着力提升养殖规模化率。促进蔗糖、橡胶、油料产业健康发展,为守住国家战略物资安全底线作出应有贡献。二是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深入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聚焦种业、电商两端,推动农业向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在全省已启动建设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个特色县的基础上,扩大创建范围,指导县级找出、找准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集中资源力量扶持培育,以一业突破为百业示范。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升优良品种选育能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制种基地,加强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强农业“头”和“尾”。加快发展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加大重点产业绿色有机认证财政奖补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等生产技术应用。三是提升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发挥云南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承接东中部农业产业转移,优化完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产业转移政策。打造农业对外合作服务平台,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甘蔗、水稻、玉米等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跨境动植物疫情疫病联防联控等方面合作。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是抓示范引领。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健全完善乡村建设示范体系,以点扩面、辐射带动全省农村面貌整体改观、整体提升。二是抓村庄规划。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立足边境线长、守边任务重的实际,科学统筹山、坝、边乡村规划建设,强化山区生态屏障功能,提升坝区发展效能,优化抵边村庄布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突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统一的乡村发展空间格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三是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档升级,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提高财政对乡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抓环境保护与提升。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循环性原则,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好村庄周边生态环境和田园生态系统。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开展森林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发动群众共建美丽家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努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