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湖州市以产业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针对科技要素短板,深化市校、地校合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技术、人才、资金全要素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机制,优化科技供给结构,提升科技供给质量,推动科技与服务、科技与产业、科技与人才的加速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一盘棋”,集成解决问题“一体化”,农科教紧密结合“一条龙”的产学研2.0新发展格局。
构建“科技+服务”供应链,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同步推进
湖州市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持续完善“1个高校院所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1+1+N”的农推联盟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科技进乡村,让科技成果在基层“用起来”,实现对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区县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科技服务全覆盖。
“面对面”服务。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制定实施《产业联盟“1311”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以百项科技成果富民惠民、百名专家驻村服务“双百”工程为载体,推动农推联盟专家下乡联村面对面开展技术帮扶和生产服务。目前已选派101名省级高校院所专家、210名本地农技专家进驻乡镇农服中心、行政村结对指导,联结服务行政村达100个、农业主体1403个,推动66项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点对点”帮扶。加大对市级科技特派员项目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将个人项目资助额度增加至4万元,团队项目资助额度增加至8万元,进一步推动本土科技人才携带项目下基层,到乡村、到基地、到企业建立项目试验示范点。目前全市已累计选派市、县、乡三级科技特派员545名,立项实施项目359个,资助资金达2100余万元。
“手把手”指导。将产业联盟融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依靠产业联盟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联系职业农民制度,在每个乡镇安排10名左右的农技推广人员,手把手指导农民生产实践,实现农技人员“保姆式”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平均每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4万余人次;组织各类下乡服务400余次,现场服务农民5000余人次,解决重要技术问题1000余个。
构建“科技+产业”创新链,科研攻关和基地生产无缝对接
以农业产业基础性重大关键问题为导向,打破部门、学科、区域界限,以市校合作、地校合作形式整合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联盟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供给,让农业企业“强起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简单相加向深度整合实体化的阶段发展。
搭建一体化“双创”空间。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深化和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创建南浔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区域农科教创一体化众创平台。构建“5个首席专家+5个本地农创客+5个孵化基地”孵化联盟,建立孵化基地50亩,给予三年免租、金融支持(两美农合贷、农情绿意贷等惠农贷款)、技术配套等优惠政策。
共建产业化研究平台。依托“1+1+N”产业联盟共建特种水产、家禽、桑茶果等湖州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研究院,引导省级联盟专家教授参与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府政策咨询、企业技术指导。分别与国家级、省级产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组建了浙江大学安吉竹产业研究院、浙江湖羊研究所、浙江安吉白茶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南浔)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湖州市蜂业研究院、长兴紫笋茶研究院等7大主导产业研究院。
组建项目化科创团队。针对湖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围绕生物种业、循环农业、种养结合模式、设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择优组建了特色养殖种业、低碳循环渔业、农业生物资循环利用、果树种质资源、蔬菜瓜果种业及竹林机械装备等9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给予每个团队45万元项目补助。目前,通过产业技术联盟共参与申请、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50余项,联盟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或新模式累计1800余项。
构建“科技+人才”政策链,农技推广和人才培育互促共赢
通过盘活机制,为科技人才解除束缚、赋权加能,综合创新实施人才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育、人才定向培养等政策激励制度,让人才“活起来”,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和“红利”。
创新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机制。全市出台了《关于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科技人员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技术到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以市农科院为试点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权益分配制度,目前已通过新品种经营权转让、合作研发等形式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4项,转化收益145万元。建立健全产业联盟专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技术入股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技术分红,技术入股总收益达12万余元。
创新农业专业精英柔性引才机制。新实施《湖州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推行柔性引才、以才引才方式,从省内外高校院所中选拔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为“市级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开展结对帮扶。全市遴选首批首席专家10名,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津贴,连补3年,涵盖渔业、湖羊、安吉白茶等湖州重点特色主导产业。
创新本土农技人员强化培养机制。整市推进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模式,全市累计定向培养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56人,覆盖农学、动物医学、农经等7个专业。开展百名“湖州农民专家”遴选,对在专业工作、技术革新等方面具有较高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技术人员评聘为“湖州农民专家”,并给予每人每月600元补助,连补3年。目前全市上下已稳步建立了千人农技人员专业化服务队伍。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