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圆梦村”靠党建圆梦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伟利 林国华 字号:【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南村、武夷山市西郊村、大渚村是“圆梦村”行动计划试点村,他们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以机制建设规范村级管理,以村民参与促进乡村治理,以组织振兴推动全面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有示范带动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点。

  建强村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带头人对于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圆梦村”建设强调选准党组织的“领头雁”,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新农人”中发展党员和推选党小组、村党支部干部,发挥党小组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积极推行南平“四联四促”工作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百村”活动,导入优质党建资源,选派各级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为“圆梦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水南村与南平市委办第五党支部、南平市检察院第四支部以及区财政局和区农村信用联合社、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进一步明确建设“建本小镇”的思路,实施“建本文创园”项目,发展花境等产业,培育“乡村创意经济”,打造美丽特色小镇,成功创建市“红星村党组织”,并被授予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称号。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圆梦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联社+专业合作社+产业”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水南村成立圆梦村民合作社联合社,大渚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体村民作为股东参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股东利润占50%,联合社日常管理开支占30%,村集体收入占20%,同时成立花镜、葡萄、养蜂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经营、规模经营促进发展集体经济。

  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用土地租赁、独立经营、入股经营、流转经营等模式,清理农用闲置土地、宅基地,把资源变资产,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西郊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纳入股份经济合作社,聘请评估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茶山按每亩8000~10000元、林地按每亩15~30元、部分村道机耕道等按照每亩300~600元不等的价格入股,以农村集体资产存量激活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量,切实提高了集体资产使用效益,在盘活集体资产的同时,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建立要素导入承接组织。发挥“圆梦村”干事会的引导协调作用,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高位嫁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促成各方互利共赢。发挥科技特派员机制优势,在“圆梦村”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圆梦大学堂和“田间大学生课堂”,对接农科院、农林大学和人民大学的专家,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或者指导,并引导大学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成为农业实践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知识学堂,促进农户实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积极选派“圆梦村”农民骨干赴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一村一品建设、农业观光开发、民宿业、农产品加工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推动“信用村”建设,在“圆梦村”建设金融服务站,选派信贷员担任“农村金融助理”,对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农信社等进行金融服务,对“圆梦村”实施的项目和农民合作社给予金融支持,开发村民“信用贷”,授信农户388户,解决乡土人才融资难问题。在“圆梦村”设立流通服务点和流通助理,开展村级供销社基层社创建,建设乡村农产品交易展销中心和镇级农产品电商运营平台,积极引入超市经营企业,主要农产品销售到福州、上海以及武夷山等地的商超。

  健全村民自治调节组织。以村民参与为主体,实现自治社会组织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市、区两级司法局的指导下,探索推行以“党建+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三平台(综合管理、道德评判、法律服务)”为内核的“1335”新型乡村治理模式,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遴选村中文化高、明事理、有威望的村民25人组建成立“百姓评议团”,在村首席调解员的牵头带领下,通过入户上门评议的方式,直接参与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重大问题、疑难矛盾、争议纠纷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调解。建设“美德银行”,参照银行运行模式,细化村民美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采取“申报—核查—公示—兑现—报账”“五步工作法”进行评审,实行积分管理制度,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物品。成立“圆梦村”老人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乡贤理事会等组织,形成点对点、点对面互动模式,积极参与到乡村事业的建设中去,起到动员、参与、监督的作用。建立“爱心超市”、组织“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最美媳妇”等评选创建活动,加强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工作,促进村民自治调节。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