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抓住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机遇,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构建了“四规”联动工作新机制,把党规、法规、村规、家规统筹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党规引领,以“四类机制”凝聚治理力量
大余县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四类机制”,凝聚各方合力,以党建统领全局。
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按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经费保障、活动场所“四个标准化”建设要求,推动党员队伍、组织活动、运行机制、服务群众、工作任务、党建责任“六个规范化”建设,对全县105个村党支部个个过点“体检”,逐村制定问题清单,整顿了21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建设领导班子过硬、党员队伍过硬、党内生活过硬、基础保障过硬、功能发挥过硬“五个过硬”支部,构筑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建立动力机制。全面推行“党性体检”“红色信贷”“积分管理”及流动党员“双联双管”等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担当作为。同时,强化报酬激励和晋升激励,按“基本报酬+绩效考核+廉政保证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模式发放村干部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目前发展好的村干部个人奖励达12196元。并定期从村(社区)干部中选拔乡镇机关领导干部和选聘乡镇事业编人员,近年来,从村干部中选聘乡镇干部46人次。
完善村级监督机制。制定了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和村干部权力清单,明确履职要点、权力流程图;建立了乡村干部勤廉承诺制度和廉政档案制度,加强对乡村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实施意见》,从加强乡镇党委上级监督、强化乡镇纪委专责监督、做实做细村级同级监督、鼓励支持引导群众监督四个方面,健全了基层监督格局,打造“廉洁大余”品牌。
深化党群共建机制。创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综合体,在企业、农村、社区等群团薄弱区域建立“党建+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农村养老服务+乡风文明建设+赣南新妇女运动”等模式,构建起党群共建工作机制。如将便民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基地、综治中心等集于一体,打造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党群关系融洽,全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氛围浓厚,村民也真实感受到“党建+”带来的种种便利,像低保证年审这些民生琐事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便能得到暖心的服务。
依法治村,以“五个工程”严守治理底线
大余县坚持依法治理根本原则,把法治作为乡村治理根基,以“五个工程”严守治理底线。
访前法律服务工程。在每个乡镇成立访前法律咨询中心,为全县各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开展访前甄别指导、访中依法化解、访后跟踪评估服务,打通法治渠道,解决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法律顾问提供了法律论证168次,协助处理上访事件和矛盾纠纷58件。
人民调解队伍培育工程。每个乡镇至少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至少配备了1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乡村矛盾纠纷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涌现了远近闻名的新城镇“李福生调解室”、南安镇“蒋大姐调解室”、县调解中心“冯老师调解室”等“金牌调解室”,社会反响强烈,成效显著。
“庭村共建”工程。全县安排了52名法庭干警与各个村(社区)结对推行“庭村共建”,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招录了130名辅警,切实落实“一村(社区)一辅警”机制,有效解决了村居散远、警力不足的问题。
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纳入全县重点培训内容,集中重点培训“法律明白人”骨干,再由骨干回村培训更多的农村“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县已培训了“法律明白人”骨干5984人,扩展培训了普通农村“法律明白人”35900余人。
依法治理不孝行为工程。针对子女有条件但拒绝赡养老人等不孝敬老人行为,由县法院按照“五个一律”原则优先受理立案,依法治理不孝行为,在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推动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大余县连续七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其中青龙镇元龙畲族村和池江镇兰溪村获评“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规管村,以“一约四会”夯实治理基础
充分利用村规民约,推行乡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一约四会”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村规民约”立规矩。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等共同商议,制定本村村规民约,并推选公道正派村民监督实施。如“理学鼻祖”周敦颐后人居住的新城镇周屋村,就以“理学文化”为核心制定村规民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24年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形成“人人以孝为荣,处处以孝为先”的民风民俗。该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四会”组织育新风。以“村民议事会”做好民主议事与民意监督;以“道德评议会”宣传好人好事,倡导社会风尚;以“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以“禁毒禁赌反邪会”配合开展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宣传、整治活动。
目前,全县各村已形成了“管理依村规、办事找‘四会’”的自治机制。如今已成网红打卡地的樟斗镇双伏村“双伏村福文化园”景观小品,就是依托村民议事会决议,利用村民自发捐赠的废弃瓶罐、老旧农具等老物件,成功打造的。
家规润村,以“二项活动”筑牢治理支撑
大余县充分发挥家规家训的春风化雨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二项活动”筑牢乡村治理支撑。
“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各村结合族谱、祖训和家风,订立了简明易记、朗朗上口的家规家训,发挥其润物无声的作用。青龙镇元龙畲族村蓝氏家族修订了“禁赌博以绝匪类”等10条“蓝氏家训”,在村组路口、祠堂、读书台等场所进行张榜告示、广而告之,成为了村民的自觉行动,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村”。
“道德讲堂与评议”活动。在所有村(社区)建立道德讲堂,结合“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广泛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25类评选活动,在全县大会上进行颁奖授牌、宣传报道,让好人好事家喻户晓,通过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近五年来,全县共推出各级各类典型人物3680余人次,选树出“中国好人”6人、“江西好人”12人、“赣州好人”35人、“大余好人”60人。
如今的大余,借助优良传统家规家训的熏陶,兴起了“讲道德、树新风、争模范”文明之风,为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成功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