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袁隆平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东丽 字号:【

  2021年5月22日,我的老师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尽此生贡献的水稻事业,离别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行后辈,也永远离别了他的亲人朋友。恩师为国之功勋,一生专著田畴,一个目标,耕耘50余载。他慈祥的笑容、乐观的性格、坚韧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2005年,我入职袁老师团队在天津设立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从事北方杂交粳稻研究工作。2008年考取了袁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能够成为他的门下子弟是我此生所幸。恩师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杂交水稻尤其是杂交籼稻发展方面贡献卓著,但恩师对杂交粳稻作出的贡献很多人并不了解,作为他的学生,我想把恩师对粳稻尤其是杂交粳稻发展的关怀和支持进行总结,以将悲痛化为感恩和前进的动力。

  心系杂交粳稻发展,推动杂交粳稻团队组建

  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水稻总体上呈现南籼北粳的格局。袁老师担任主任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高产杂交籼稻研究为主,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杂交籼稻发展迅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杂交粳稻与杂交籼稻一样具有突出的产量优势和抗性优势,但由于杂交粳稻品质不优和制种产量过低等原因,发展非常缓慢。袁老师一直牵挂北方杂交粳稻发展,在分析多年的气象资料后,认为天津属于东北和黄淮粳稻区中间过渡带,选育的品种可同时向东北和黄淮区域辐射,且和日本、韩国的优质粳稻产区纬度相近,因此在天津组建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委派得力助手邓华凤博士兼任中心主任。2011年12月,在袁老师的建议下,科技部在分中心基础上批复组建了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华泽田博士担任国家粳稻中心主任。为了快速解决杂交粳稻瓶颈技术问题,袁老师出任技术委员会主任,亲自指导团队开展杂交粳稻技术攻关,至此,由袁老师牵头的杂交粳稻育种团队正式组建,主攻杂交粳稻关键技术的研发。

  借鉴杂交籼稻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国杂交粳稻大协作

  借鉴杂交籼稻大协作发展的经验,袁老师提出杂交粳稻大协作的方向要求。2004年4月,在海南三亚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上,袁老师提出,由天津中心牵头组织全国性的杂交粳稻大协作,并联名百余位专家签署杂交粳稻大协作建议书。在袁老师的倡议下,由天津、上海、辽宁、江苏、安徽、云南等省(市)的科研单位组成的“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和“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全国杂交粳稻大协作局面快速形成。

  袁老师心里时刻牵挂着杂交粳稻的发展,无论多忙,他都会参加协作组的工作活动,每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都会亲临出席。从东北到黄淮再到西南,他的足迹遍布了我国杂交粳稻的主要区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田间观摩袁老师都很兴奋,对限制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种和品质问题都很关心,不断询问工作进展并给出创新建议。在2005年天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上,袁老师指明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表示“通过扎实的工作,杂交粳稻一定会成为我国粮食新的增长点,我对杂交粳稻生产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充满信心”,他的这些话语,给予了杂交粳稻育种人极大的鼓舞与信心。

  为了得到更多对杂交粳稻的关注和重视,袁老师多次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大力发展杂交粳稻”的建议。在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十一五”以来,杂交粳稻研究得到了国家立项支持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8年由邓华凤博士和华泽田博士分别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国家粳稻中心联合全国杂交粳稻专家共同出版了《中国杂交粳稻》,全书90万字,目前已成为一些农业大专院校的教材;通过一系列技术体系应用,解决了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成本高和纯度差的难题,使杂交粳稻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增加了两倍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指导下,选育出了天隆优619等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破解了杂交粳稻品质不优的技术难题,是杂交粳稻育种与应用的重大突破。2020年9月,中心杨飞博士专门向袁老师汇报该品种及杂交粳稻工作进展,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