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羊“一条链”产业壮大“摘穷帽”——来自甘肃环县的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薛莉 刘静 字号:【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踞陕、甘、宁交界,生态环境脆弱,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县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养羊历史悠久,以环县黑山羊、环县滩羊为代表的环县羊羔肉品质优良,远近闻名。近几年,环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羊产业,于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穷帽子”。

  立足资源兴羊业

  2000年,环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草当粮种、把羊当猪养”的发展思路,鼓励扶持“漫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生产方式由农户分散养殖逐步转向舍饲规模养殖。近年来,环县以合作社、产业联合体为抓手,构建了专业化生产模式,形成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肉羊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党政抓统筹、搞服务。从顶层设计抓起,编制环县现代肉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48项配套政策,使羊产业发展各类主体、各个环节都有项目资金支持。对企业实行办事零障碍、服务零距离、企业零跑路和贴心式、保姆式、帮办式的帮办服务,为合作社、农户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服务。

  二是龙头企业供良种、拓市场。引进省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盛公司建办肉羊屠宰加工厂,配套建成基础母羊繁育场和育肥待宰场。采取“政府配股建设、企业租赁经营、贫困村户分红收益”的轻资产模式,与甘肃德华公司联合建办庆环肉羊制种基地。启动实施奶业发展规划,引进伟赫乳业投资建设乳制品加工厂和纯进口奶山羊良种繁育场。组建国有独资企业荟荣草业公司,鼓励支持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牧康公司,按照每带动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一次性奖励1500元的标准,购买牧康牧业公司社会化力量开展技术和防疫服务,实现了草畜产业各环节都有龙头带动。

  三是合作社当纽带、搞育肥。研究出台《环县扶持多元经营主体创办肉羊合作社的意见》,扶持在职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未就业农牧专业大学生、企业、村干部、在乡能人创办带贫养殖合作社。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通过“户托社养”、“投羊还羔”、订单养殖、技术帮带、就业带动等方式,把养羊户、种草户全部聚集在产业链上,从事育肥的合作社按20元/斤敞开回收农户断奶羔羊,组织起来搞生产,联合起来闯市场。

  四是农户抓扩繁、发羊财。出台了种羊、棚圈、草棚、饲草机械“四项物化补助”政策,全覆盖带动、全方位扶持农户自主发展,全县养羊农户达到4.8万户。

  五是村级搞协调、享红利。坚持以村级为主宣传政策、组织生产,统筹抓好要素供给、内外关系协调等工作。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通过创办合作社或参股龙头企业、合作社,每年按不低于6%分红。对养羊先进村,优先评优选模,并奖励村班子成员,实现班子得荣誉、个人得实惠。

  五好标准促羊业

  一是好地好肥种好草。坚持“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鼓励引导农民把地力好、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地块优先用于发展草产业,支持养殖企业建办生物肥厂,生产有机肥,通过“以草换肥、以肥易草”的方式,促进化肥减量,形成“有机草→有机羊→有机肥”的种养互补良性循环。按照“新增一只羊,新种一亩草”的思路,组建了65个专业服务队,全程机械化作业,种草效益较种粮提高了1.6倍。

  二是好草好方配好料。实行配方饲喂,推动由“有什么喂什么”向“需什么喂什么”的转变,建成饲料加工厂,开展精补料和浓缩料加工;牧康丰茂草产业联合社开展秸秆收储加工,生产配合饲料;依托庆环饲料加工车间和营养分析中心,试点供应全混合日粮、全发酵日粮。全面推行“分圈养”“分灶吃”的健康养殖模式,聘请12名养殖专家定期指导,全县湖羊基础母羊单胎平均产羔2.1只,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好料好种育好羊。大力推广“三级二元”杂交繁育模式。一级纯种选育。建成全国最大的纯进口良种奶山羊繁育基地,扩繁良种奶山羊1万只。建成庆环肉羊制种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制种技术,培育环州肉羊新品种。二级杂交生产。依托合作社和肉羊杂交示范场,示范带动养殖户全面开展二元杂交,提高生产效率。三级集中育肥。借鉴山西“怀仁模式”,按照“分社扩繁、集中育成,统购统销、联动发展”的思路,分期建设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合作社、专业户杂交羔羊二月龄全部转入育肥场集中育肥,使养殖周期平均缩短20天。

  四是好羊好厂出好品。全面落实羊只屠宰奖补政策,支持中盛公司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低温净化车间持续扩大产能,开发“中盛环有”系列冷鲜产品80多种。支持伟赫乳业建办乳制品加工厂,聘请世界奶羊协会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博士专业团队担任顾问,研发“领鲜”羊乳产品,打造有机高端羊乳产业链。

  五是好品好评卖好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布了“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环县羊羔肉”荣登全国十佳羊肉品牌榜首,带动环县羊肉平均溢价20%以上。中盛公司产品远销香港、出口迪拜和阿联酋。“山童牧歌”系列陇东黑山羊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有机产品。同步开拓线上市场,培育羊肉电商企业10家,累计销售1.2亿元。大学生刘国宁创办的“古耕农夫”公司2020年网上销售羊肉2950万元,被商务部列为电子商务典型。

  服务支撑保羊业

  一是健全常态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先行,县乡均成立了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全方位部署推进羊产业。坚持“村社合一”,成立龙头企业党支部4个、合作社党支部23个,优秀村支书200名,优秀党员干部、农民党员活跃在产业链上。2019年以来,先后在产业一线考察提拔优秀干部18名,形成了以抓产业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任务分解到乡、合作社覆盖到村、干部包抓到社、服务蹲点到户、奖惩兑现到人。近三年累计投入党费98.8万元扶持羊产业发展,每年列支200万元进行重奖激励,推动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开辟多元化融资途径。深化“政银担”三方合作,持续推进“十乡、百村、千社、万户”普惠担保。在养羊专业村,发放“金羊产业贷”,全面推行“三零三不”信贷模式,即零担保、零抵押、零跑路,贷款不出村、还款不出户、资金不乱用。

  三是培育专业化养殖团队。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陇东现代羊产业研究院、草产业研究所、奶山羊研究所、制种研究所。大力实施引进“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学生”、培养“万名职业农民”的“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实施大学生养羊“三年千人计划”,吸引718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当了“羊倌”。支持16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合作社,带动全县1.35万名职业农民从事专业养羊。

  四是实行立体化风险保障。坚持无保不养,推行“三全两不”,即羊羊全覆盖、户户全覆盖、社社全覆盖,投保不出村、理赔不出户服务,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保险补贴,在全面落实自然灾害保险的基础上,推行肉羊全产业链价格指数保险,每只羊保费70元、保额1400元,实行四方联保、一保五年、按季收保、当年兑保。

  五是织密社会化防疫网络。购买两家社会化防疫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实现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在全省率先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通过全覆盖检测、无害化处理,净化养殖环境,严格落实羊只调引落地免疫制度,确保内疫不发生、外疫不传入,逐步实现环县肉羊全国免检。按照每只羊5元的标准,每年安排防疫经费1000万元用于专业化防疫,成立了“环县羊产业120”平台,普及防疫知识,开展技术指导,有效增加了防疫密度,提高了防疫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