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 “红色沃土”的变与不变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吴正肖 字号:【

  86年前,一场关乎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会议——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被称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这片沃土上,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红色的种子,遵义作为贵州省粮食主产区——“黔北粮仓”,正不断在“变与不变”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环境越来越美……贵州省遵义市辣椒、茶叶种植面积分别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第二,遵义朝天椒位列全国十大名椒之首。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正安县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湄潭县荣登榜首。

  好山好水孕育了遵义酒之芬芳、茶之清香、椒之火辣。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农产品良好品质,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能力提升。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8.5%,全省排名第三,高于全国6.9%、全省8.2%的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使命不变,稳住“压舱石”

  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里,藏着一个丰收的梦想。

  在绥阳县旺草大坝,一盘盘青葱的秧苗被装上插秧机,随着机器的运转整齐有序地在水田里“列队”,葱茏的秧苗像绿色“地毯”似的,向远方铺展,向丰收延伸。

  据悉,这是今年遵义市大力推广使用的水稻钵育机械摆插技术模式,通过钵盘育苗实现壮苗、盘根好、插秧时伤苗轻、缓苗快,增产效果好,同时节省人工施肥成本。今年,遵义市高标准打造9个市县联建的优质高效万亩“绿色稻+”示范样板基地、5个县级重点“绿色稻+”示范样板基地,全面实施农业“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谷者,万民之命。保障粮食安全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遵义作为“黔北粮仓”,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定。大力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经过不断试验示范、种植探索,总结推广了一大批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目前全市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占75%。通过积极推广“绿色稻+”产业模式,推动传统水稻产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其中“茅贡”牌大粒香、“凤欣”牌白玛瑙米等优质大米品牌在全国稻米博览会上多次获金奖。连续五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0万吨以上。

  此外,遵义率先在全省实现生猪生产“县县有龙头”,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出栏生猪386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52万吨,禽蛋产量6.64万吨,水产品产量6.96万吨,重要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优、效益好,“黔北粮仓”功能和效益得以不断夯实。

  思变求变,托起百业兴

  遵义率先在全国发布辣椒价格指数,国家级辣椒市场功能正逐步完善,“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目标正在全面形成。遵义辣椒年交易量超过40万吨,交易额达80余亿元。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遵义优势特色农业壮大的一个缩影。

  遵义在全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四新一高”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茶叶、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红粱、生态畜牧渔业、竹、花椒8大农业主导产业,产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同时,遵义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从农业上长出工业来”,聚焦茶加工、辣椒制品、生态畜禽肉及肉制品加工、以竹笋和食用菌加工等,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一批食品产业集群。特别是“世界辣椒加工集聚区”强势崛起,各类辣椒加工企业达到123家,加工产量35万吨,年产值达40亿元。

  变则通,通则达。为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遵义市以坝区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可持续的产业,如湄潭香葱、播州大葱、桐梓菜豆、正安菜心等。遵义还在全省首创“坝长制”,并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遵义把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的动力,全市大力推进“两品一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2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累计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802张,位列全省第一。播州区、习水县、凤冈县获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初心不变,只为农民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9年遵义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市脱贫,遵义广大农民朋友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249元,增长到14718元,为“十二五”期末的1.59倍,年均增长10%,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遵义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接续大力发展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附加值,想方设法把农业产业链收益多形式赋予农民。

  通过改革创新驱动,全市1848个村(居)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100%组建成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予登记注册,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资产权属股份化、集体成员全面股东化,为持续提升农民资产收入奠定了基础。

  “小青瓦、穿斗枋、坡屋顶、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转角楼”,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白墙。遵义创新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正在实现。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民服务史,变的是服务水平,不变的是为民初心。“黔北粮仓”亦是如此,正以“变与不变”诠释着为民初心。接下来,遵义将继续通过创新变革农业技术、产业发展和经营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产业兴旺引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