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以黑土耕地为主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可持续的粮食稳定增产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上,东北地区稳住了,全国就有坚实的支撑。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策部署,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坚持目标导向。用好黑土地就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可靠、保障高产出,养好黑土地就是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保障黑土耕地质量有提升,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目标就是要保障黑土地长久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因此,要通过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稳步提升黑土地有机质,防治侵蚀,增厚耕作层,培肥地力。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黑土地退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耕层变薄、变瘦、变硬,重点是要治理土壤侵蚀、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肥沃耕作层。土壤侵蚀防治重在治理坡耕地防治土壤水蚀,建设农田防护体系防治土壤风蚀,治理侵蚀沟修复和保护耕地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即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强田块整治,开展田间道路建设等。肥沃耕作层培育突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机肥还田,推行种养结合、粮豆轮作等。同时,还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即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网,实施遥感监测,开展实施效果评价等。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坚持综合施策。东北黑土地退化原因多种多样,单一措施治理效果有限,重点是要统筹多项措施叠加实施,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原则,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围绕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引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耕地轮作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已有项目,统筹实施支持黑土地保护,加快综合治理模式推广应用,形成目标同向、区域集中、内容叠加、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的格局。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坚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幅员辽阔,不同省区间和各省区内部的不同区域间的地形地貌、水热条件、种植制度、土壤退化突出问题等情况各异,为此将东北典型黑土区划分为松嫩平原区、三江平原区、辽河平原区、大兴安岭东南麓区和长白山—辽东丘陵山区5个区,以保育培肥、提质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抓好分区分类治理保护。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坚持多方协力。黑土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多方主体,还须压实责任,形成推进合力。加强横向协作,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科技、中国科学院、林业草原等多部门合作。加强纵向协同,构建地方人民政府为主责,中央地方紧密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多主体协力,明确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各自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黑土地行为挂钩的实施方式,在黑土区推进主要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投入黑土地保护,建立多元主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机制。
用好养好黑土地要建立长效机制。黑土地退化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须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强化政策统筹,加强行业内相关资金整合和行业间相关资金统筹衔接配合,统筹已有政策,实行综合治理,形成政策合力。强化示范引领,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以黑土地保护工程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建设黑土地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示范区。强化土地经营者用地养地责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耕地集中连片生产,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创造条件,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调动农民主动实施相关措施的积极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