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留守老人“吃不上热饭”已成为值得重视的现象。有很多老人或因身体原因不能自理,或因子女不在身边缺少照顾,对常人来说最简单的吃饭问题,对他们而言却成了难以保障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山东荣成市把解决农村孤寡、独居、空巢老年群体的吃饭问题,作为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志愿队伍发展,创新“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为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收分文的“暖心食堂”要长久运营发展下去,在解决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后,人工费用和食材费用是“大头”,这对村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经济较为薄弱的村。荣成市“暖心食堂”的运营不依赖财政投入,而是立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从食材准备、烹饪加工到就餐服务等环节,全部由志愿者负责完成,解决了“谁来服务”的难题。
食材准备环节,每个村都成立了“暖心食堂小菜园”,由志愿者进行打理,种植时令果蔬,为食堂提供充足的食材。有的村“暖心食堂小菜园”不仅满足了食堂需要,还将多余的果蔬进行加工销售,获得的收入用来改善食堂的伙食;烹饪加工环节,由妇女志愿队承担,一般3~5人一组,每人每周服务一次,菜品两荤一素一汤,每天不重样。
人和镇北齐山村制订了“暖心饭盒个性化菜单”,根据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饮食喜好、医生建议等因素,综合考虑配餐,实现从“大锅饭”到“个性餐”的升级,保证每位老人都吃得舒心、吃得满意;就餐服务环节,以自助就餐为主,参照机关食堂标准进行管理,集中就餐,由志愿者统一分餐,老人按需添加,饭后餐具统一清洗消毒,确保老人吃得既营养又卫生。针对人数较多不便于集中就餐的村和部分老人行动不便的问题,还开发了便于携带的“暖心饭盒”,由志愿者送饭上门。
为引导更多志愿者参与“暖心食堂”服务运营,参加“暖心食堂”的志愿者,除了每季度在信用基金发放仪式上受到表彰外,还给予更高的信用积分。积分可以在村内的信用超市兑换想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志愿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短时间就掀起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目前,荣成市22个镇街共建设“暖心食堂”342家,已投入运营230家,集中解决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的“一餐热饭”问题。
从荣成市的实践看,“暖心食堂”的建设运营,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一餐热饭”的问题,还凝聚了人心,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很多村都由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好妯娌”“好媳妇”到食堂搞志愿服务,潜移默化地引导其他志愿者广泛参与。在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下,不少志愿者虽然起初是奔着信用分来的,但在忙碌的服务工作中,很快被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氛围所感染,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获得感,让整个村庄都“暖”起来。
食堂的开办,直接满足了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让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都得到了慰藉,筑牢了农村的民生底线。食堂建设运营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食堂管理、菜品准备、服务就餐各个环节也都带头参加,树立了权威、重拾了民心,党群干群“鱼水情”越来越融洽。
食堂就像一个“强磁场”,把老人、子女、党员干部的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拴在一起。大家凑在一起不仅合计食堂的事,村里的其他事也都一起想、一起定、一起干、一起管,很多食堂俨然成了村里的“议事会”、土生土长的“实践所”。“暖心食堂”已经成为荣成市农村汇聚正能量、传递温暖的平台,正托起更多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作者单位:陈晖 山东省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楚海军 山东省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