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在机关基层的岗位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直接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基层工作、农村工作十分重要。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将“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香河。我县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强党建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与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行不行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基层有处议事、有钱干事。投资85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14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创建11个党建示范区,每年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3000余万元,300个村街组织活动场所使用面积全部达到100平米以上,其中200平米以上达到184个。让基层有人干事,人能成事。提出并坚持“看能力、看业绩、看表现、看公论”选人用人导向,强调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创新探索干部经常性考察和日常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镇村干部的选、育、用、管,给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搭建平台。乡镇党政正职中,三分之一从基层成长,其余均兼具机关基层经历。2018年村“两委”换届,300个村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下过半数,致富能人超八成,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72%。我县获评“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先进县”。创新实施“两考三评一定”(半年考核、年终考核,村街党员群众评议、执法执纪部门评审、基层党<工>委评鉴,确定村干部星级等次)绩效考核,大幅提高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比重,绩效工资实现了零到近两万元的突破,既保证了总体工资水平的提升,又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基层有章理事,制度管事。制定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把村干部有什么权、如何用权制度化。2017年,我们开始实施村“两委”干部换届前离任审计,得到省委充分肯定,全市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提升,农村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比如,五百户镇香椿营村是一个以牛羊屠宰加工为主业的回民村,也是本地闻名的“脏村乱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该村“两委”干部带头拆除自家私搭乱建,仅用一个月就拆除500余处,并将养殖和屠宰全部迁入村南规划建设的养殖小区和集中屠宰车间,实现了化茧成蝶般的华丽变身,该村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
优环境促宜居。始终坚持公共财政全民共享,优先向基层投入,舍得为群众花钱。2017年以来,财政直接投入53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将效率、效益、效果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提出“先拆违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院外后院内、先硬件后软件”“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四先四后四化”工作思路,做到不大拆大建、不铺张浪费、不折腾窝工,切实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成打基础、利长远的民心工程。几年来,硬化村街道路1171公里,造林9.1万亩,拆除违建2.1万余处,清理垃圾杂物30万立方米,改造农厕5.9万户,创建美丽庭院5.7万户,220个保留村街实现了美丽乡村全覆盖。同时,本着尊重历史、担当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香城荣韵、双安新城、佰闻花园、潮东新村等停滞项目建设,7个村街4500余名群众实现回迁。我县获评“省级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样板县”“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连年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修建农村公路近5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10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覆盖全县所有镇村、学校,我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家县级医院与9家镇卫生院组成医共体,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持续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改扩建70余所农村学校,消灭了所有中小学旱厕,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建11座镇级大型垃圾中转站,县、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无缝链接,农村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8.7万户居民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实现了“不烧煤、不挨冻、不出事、不浪费”。坚持建管养护并重,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方案,设立24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确保工作常态长效。
兴产业促增收。充分做好传统农业和新兴农业衔接互促,找到契合点、打造升级包,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增收上来。从无到有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了乡村旅游精品片区。蒋辛屯镇按照“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锦绣潮白(2A级)、水岸潮白(3A级)等农业景区景观,“香居小筑”“别处潮白”等多个主题民宿品牌投入运营,高峰期日客流量达3000人。我县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荣登“最美中国榜”,李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领子村和庆功台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17年至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6亿元。由小做大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村民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实现由单一大田作物分散种植向集约规模化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初步形成了“流转土地挣租金、上班打工挣薪金、旅游服务挣现金”的农民增收模式。其中,刘宋镇庆功台村引入藕荷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成为京津地区知名的“荷塘小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特色村街。每年为种植户带来纯收入近4000万元,带动周边就业2000余人。由大变强打造优质品牌。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打造环京津1小时“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基地,2020年疫情期间,我县每天为首都供应蔬菜等农产品超百吨。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14万亩、30余个品种,培育了“京华香”肉类、“姗姗”鸡蛋、“香福莱”黑猪肉等一批农产品品牌,“香河韭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县获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7年以来,深入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50余个,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567元增长到2019年的19738元,2020年突破了两万元大关。300个村街中,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达54个,5万元以下和收入空白村全部消除,村集体造血能力显著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积蓄了能量动力。
抓治理促文明。坚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政治“同频共振”提效能。高效推行“党建+全科网格”治理,全县农村、社区划分管理网格2800余个,网格管理人员3600名。自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镇村两级累计办理群众事项17万件,化解矛盾隐患2万余起。以自治“共治共享”淳民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建美丽庭院宣传队,号召各村修订完善道德公约、村规民约,实现村民中心、“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全覆盖,引导村街群众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以法治“定纷止争”保平安。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镇级中心达标率100%,村级中心全部达到“三有五规范”。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和“一乡一庭”全覆盖,成立1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村级精品调委会26个,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德治“春风化雨”促和谐。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道德讲堂、融媒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广泛德育宣传,特别是坚持从娃娃抓起,开发《文明礼仪教育》等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小手牵大手,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渠口镇小圈村、安平镇堡上村成为“全国文明村”。以智治“联勤联动”强支撑。自主研发的“智慧治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及县镇两级综治视联网等全部建成,网格员配齐专业手机终端,做到了线上线下一体互动、网内网外协同作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我县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治理暨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县”,连续5届20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连续3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作者系河北省香河县委书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