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区小滩村 花椒飘香日子美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毛双 字号:【

  剪下花椒果穗,摘取一串串果实,再用背篓运到山下的储藏室……近日,位于重庆大足区珠溪镇小滩村10组的惠农花椒种植基地里,50余名工人忙着采摘和运输,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珠溪镇小滩村曾是重庆大足区九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17年,小滩村引入花椒产业350亩,4年来产业有序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产业带动成效初显。

  村民当起“上班族”

  “王成超42斤,李行学30斤……”日前,记者来到惠农花椒种植基地看到,工人结束上午的工作,将采摘的花椒称重,由基地管理人员记录下每个工人的采摘量,并以每斤1元的价格支付工钱。

  今年71岁的王成超动作麻利,当天上午她摘得最多。

  “村里有产业就是好!我们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想到老了还可以拿工资。”王成超乐呵呵地说,自从花椒基地建设以来,她一直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每年还能拿3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

  2017年,小滩村大力发展产业。同镇白马村村民李显建响应社会扶贫号召,和妻子廖秋一起,在小滩村流转土地350亩种植花椒。

  “我在重庆从事火锅底料的生产加工,对调料的市场需求比较了解。花椒作为火锅底料的主要调料之一,市场需求大,不愁销路。”看准花椒产业后,李显建很快便成立了惠农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帮助家乡老百姓增收致富,他让利给村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成立扶贫车间,帮助10余户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业。

  自2017年开始,脱贫户陈国华和妻子唐光玉便一直在基地打工。除草、施肥、修枝……夫妇俩逮着活就干,是基地的固定工人。根据工作量,一个月下来,陈国华能拿1800元,唐光玉能挣1600元左右,两人一年能挣到3万多元。

  “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哟!只要勤快点,现在的生活比起种庄稼那时候强得多。”陈国华说。

  除了带动村民致富,合作社还与村集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承诺每年将产值的35%用于村集体分红。去年,合作社向村集体转账3.25万元。

  产业便道成“步道”

  相比山坡从前的荒芜,如今一株株花椒树相拥成林,给荒坡披上一件“绿衣裳”。花椒树下,一条条整洁的产业便道纵横交错,像无数条毛细血管连接着基地、民房与外界,也连接着村民舒适便捷的新生活。

  提起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73岁的村民杨正茂感触颇深。他们家就在山上,以前交通不方便,遇到下雨天,小路全是稀泥,稍不注意就摔一跟头。

  交通不便、村民贫穷曾是村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生计,大部分人不得不到外地打工,杨正茂和妻子也是打工大潮中的一员。

  4年前,听说村里要发展花椒产业,杨正茂专程回到村里,他作为农户代表,到江津考察花椒产业。而这次考察,让杨正茂看到了花椒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他随即便和妻子打包行李回老家。

  事实证明,回乡的选择是正确的。杨正茂将家里近8亩的土地租给基地种植花椒,一年可以收到2400元的流转费。此外,夫妇二人还长期在基地打工,一年可以挣将近1.6万元。

  基地在修建产业便道时,除了必要的运输路线,还尽量考虑村民出行的问题,将产业便道修到基地附近村民的家门口。

  “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出门就是水泥路,没事还能到花椒基地散散步,这样的生活不比城里的生活差哟。”杨正茂乐呵呵地说。

  小花椒谋“大产业”

  新鲜的花椒不间断地被运到山下一所房屋存放,而这所房屋只是一个中转站,当天采摘的花椒稍晚些便全部批发出去。

  由于今年是花椒挂果的第二年,产量并不高,预计4万斤左右。接下来几年,花椒产量还将不断增加,等到丰产期,按照一株20斤的产量计算,350亩共3万株花椒苗,总产量可以达到60万斤。而这只是小滩村花椒产业发展的第一期。

  “按照我们之前的布局,花椒产业基地建设分三期进行,总规模将达到2000亩。”李显建说。

  如此大规模的种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