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八都岕 五村抱团振兴“世界银杏之乡”
时间:2022-02-14 10:32:2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杜正顺 慈云生 杨惠祥 字号:【

  八都岕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城以西,下辖五个行政村(小浦、方一、方岩、潘礼南、大岕口),户籍人口11670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3万余株原生态古银杏散落分布,其中百年以上3600多株、千年以上5株,拥有“十里古银杏长廊”,享有“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最美银杏文化小镇”等美誉。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景区体系,美丽生态没能充分带来美丽经济,机制动能不足约束了生态优势转化、影响了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八都岕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发展新路径,五村抱团联合成立小浦镇八都岕经济联合总社,通过绘制一幅蓝图,实现了岕内老民房变新民宿、小山岕变大花园、银杏树变摇钱树、薄弱村变富裕村的美丽蝶变。

  坚持全方位融合,实现“五村”共管。五村以“组织+制度”融合为抓手,联合成立总社,打破了原有的村域界限,坚持统一管理,营造岕内多途径共建共享新优势。

  统一发展规划。总社成立联合社党委作为议事机构,积极统筹全域发展规划,明确了打造中高端乡村旅游经济综合体的发展主线,同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对八都岕进行整体设计,制定并出台了《古银杏小镇总体规划》,绘制了岕内发展“一张图”。

  统一财务管理。在保持原五村集体财产所有权、收益权和监督权“三个不变”的前提下,由经济联合总社审核五村的集体资金和财务收支,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核算,实现了岕内发展“一本账”。

  统一物业运维。系统整合了岕内卫生、安保、基础设施维护等物业管理工作,明晰五村各自工作清单,对景区公共区域落实专人管控,有效规避了重复投入现象,实现了岕内环境共同护,管理支出较抱团前减少25%。

  坚持一体化开发,实现“五村”共建。五村以“资源+合作”创新为抓手,告别了原先各村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对岕内的营商环境进行统一提升,开发更多更优质的跨村域旅游新产品。

  环境资源“一起抓”。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岕内的7万亩生态公益林、92个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对3642棵古树名木建档造册,其中1932棵珍稀古树单独建档保护。同时,启动生态坝堰建设项目,对贯穿全岕长15.4公里的杨林涧水体生态进行统一治理。

  人居环境“整合治”。打造“杏福八都岕”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先后实施道路拓宽、全线强弱电上改下等民生工作,完成道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420户、庭院改造216户,拆除违章建筑249个点位,提升开发了休闲游步道、千亩花海、古银杏公园等7个大项16个子项环境建设。

  景区项目“联合建”。立足环境优势,实现筑巢引凤、坐地选商。截至目前,总社已吸引社会资本近25亿元,包括总投资10.49亿元的银杏山庄项目,同时相继开发出“银杏谷漂流”“观光小火车”等跨村域项目,其中“银杏谷漂流”由原先单村不足0.5公里延长至跨村的1.6公里,体验漂流的游客较往年增加180%。

  坚持标准化自治,实现“五村”共享。五村以“党建+自治”结合为抓手,坚持以岕为纽带,将邻里“变成一家人”、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将治理“下成一盘棋”,合力构筑岕内发展共同体。

  打造“杏福”党建品牌。通过每月“主题党日”、每季“党员大会”和每年户主大会,用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激励党员冲锋在一线,推动党建联盟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引擎”,引领五村产业发展联动促进村民致富,突破村庄之间的壁垒,积极推进“组织联建、五村共富”,变“小组织”为“大团体”。

  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成立旅游协会,制定出台《八都岕餐饮住宿行业自律办法》,进一步优化八都岕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岕内各类农家乐、民宿及酒店已经增至56家,2020年,全岕累计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超1.32亿元,同比增长10%。

  促成村民管理自觉。通过岕内的人居环境提升、旅游服务业发展,更多村民选择回乡创业、“家门口”就业,截至2020年年底,岕内村民从事旅游经营及服务人数超1000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加10000元左右,村民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工作,无偿参与拆违整治行动,幸福感日益提升。

  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紧紧抓住“共同富裕”这一发展主旨,探索开辟区域村庄抱团模式新路径。岕内五村通过成立联合总社,打破了固有的行政区划,串联了“一岕一路”,丰富了“一叶一景”、凝聚了“一心一愿”,夯实了强村富民基石,重构了岕内发展命运共同体,唤醒了沉睡的“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共管、共建、共享、共富之路。

  (作者单位:杜正顺 杨惠祥,长兴县农业农村局;慈云生,长兴县小浦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