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作为全国50个整市(地)试点单位之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改革举措与基层实际相结合,自主创新、锐意探索,2019年底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工作。全市1848个应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居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工作,股份量化村居1757个,占总数的94%,其中1704个村居已成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此外,“遵义市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授牌启动仪式”被选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遵义市汇川区作为贵州唯一入选县区市进入全国先进典型;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湄潭县、汇川区探索村支“两委”与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社合一”,正在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怎么干?
明确“十条措施”定改革路线。为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改革”的要求,全市围绕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保障经费投入、细化时间任务、突出群众主体、同步清资确权、严格程序规范、统筹方法推进、建好资料档案、试点再出经验等十个方面对产权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基本保障、时间节点、重点环节、程序方法都做了具体要求,确保基层一线同志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掌握整个改革工作。
在经费保障上,全市市、县、乡三级财政直接投入经费上亿元。在程序上,多形式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如,汇川区“八书六册一票”(八书:代表授权书、代表建议书、表决同意书、资产代管委托书、资产清单确认书、股东代表推荐确认书、电话参会意见确认书、公示告知书;六册:成员认定表册、清产核资表册、会议通知登记册、会议签到册、股东清册、股东代表花名册;一票决:成员资格认定办法票决),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权利。“十条措施”在各地的落地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的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为全面完成整市试点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谁来干?
探索“村社合一”,巩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党的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添农村经济活力,解决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没有法律地位、人才匮乏、资源不足、发挥作用难的现实问题。实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村社合一”—村支“两委”与股份经济合作社融合模式。在班子建设上,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行村支“两委”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互融共建,实行一套人马。在职能职责上共同承担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功能,在履行市场职能时充分压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主体责任。
目前,遵义市湄潭县120个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董事长一律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所有农民成为股东,既强化了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红坪村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迅速将水塘、荒地等闲置资源聚集起来,通过转让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等形式,建成了占地面积104亩的返乡创业园,引进58家企业入驻,目前已有31家企业投产,带动就业600余人。汇川区也相继出台“村社合一”指导意见,引导全区各村实行“村社合一”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也在逐步显现。
如何提质增效?
融合两项改革,实现1+1>2的好成效。“三变”改革是贵州农村改革创新的一块金字招牌,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打通了路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通过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得以增值增效增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三变”改革夯实了基础,让“变”建立在权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基础上。“三变”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融合彻底激发了乘数效应。
在示范创建上相融合,通过选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创建“三变”试点,全市“三变”试点村已达1030个,占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居的58.5%。同时又遴选了50个“三变”基础好的村作为产改示范点。“三变”试点和产改示范点融合,集中了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成效更为明显。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在两项改革融合过程中,又探索“一块地”改革,将1859块稻田和3136块旱地建设为733亩的“一块田”和694亩的“一块土”,有效整合零散资源,对推动农业产业加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组织方式上相融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均以“股份经济合作社+N+三变”的模式谋求合作,实现经济发展对农村集体及成员利益链接的全覆盖。如汇川区高桥街道干田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为盘活集体经济,该社区以“三变”改革为契机,由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发展第三产业,社区人均分红3500元,并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贴,每月每人最少300元,最多的有500元,真正实现社区集体经济有积累、股民年年有分红。
农村“三变”改革着力做大“蛋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了农村资产的产权归属,提高了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解决了合理分配“蛋糕”的问题。目前,全市1760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4.66亿元,实现了“产改”促“三变”、“三变”壮集体、集体惠农民的好成效,达到了改革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最终目的。
如何管长远、管根本?
出台《十条意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规范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建设和内部管理,特别是真正发挥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功能,遵义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结合中央政策意见和基层实际,印发《遵义市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意见》,对农村集体股份的属性、功能职责、组织形式、发展路径等予以定性,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意见》明确,全市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称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工作的通知》进行登记管理,并由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意见》强调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农村“三变”的主体,通过推进清产核资确权、资产量化到人、项目转变入股、股东作用发挥、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阐明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基层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并对内部管理的相关机制都作了明确。这一指导意见对各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建完善及运行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作用。
如汇川区在“还权于民、赋能集体”“村社合一、政经分离”上,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推行村、社账务分离,推行集体成员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又如播州区龙坑镇马家湾社区,以党建为统筹、村民自治为基础、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把党的建设、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的管理充分融合,成为夯实党建引领发展、发展集体经济惠及成员的先进典型。(作者系贵州省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