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机”成为农民不离身的“大学校”——陕西凤翔县探索实践农民手机学校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晓红 苏小红 张智峰 字号:【

  近年来,陕西省凤翔县以“3+X”工程为重点,把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探索实践了“手机学校”农技推广信息化模式,按照“一号”(凤翔县职业农民公众号)、“一网”(凤翔县职业农民培育网)、“一应用”(凤翔县职业农民在线学习APP应用程序)的“三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将手机作为媒介搭建起全天候、远程化、综合性、可共享的 “大学校”。

  主推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经过调研,凤翔县共遴选主推品种9个、主推技术20项,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机三个方面。

  种植业以小麦和苹果为重点。通过小麦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使用面积大幅增加,土壤结构明显改善,有机质含量提高,化肥、农药使用减量,提高了农业技术操作规范化程度。目前在全县推广水肥一体化及苹果药肥双减技术1万亩,减少农药化肥用量10%;推广普及矮化苹果凤翔模式,苹果提质增效综合技术5万亩,降低果园用工成本20%,预计可提高苹果产量10%左右,提高优果率5个百分点,大幅提升凤翔苹果市场竞争力。

  畜牧业主推技术4项,通过推广“程序化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技术,全县养殖场户免疫率达到100%;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技术,肉牛日增重由传统的每天0.5公斤,提高到1.2公斤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牧场的经济效益;推广性控冻精繁育技术,提高了母牛产出,加快牛场品种改良步伐;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90%以上。

  农机主推技术5项,通过推广应用,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亩均节本增效306.8元。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抗旱保墒能力,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线上平台实时指导生产

  凤翔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把“基层农技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把提升粮、果、畜、菜发展品质作为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着力点,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构建了以县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补充的 “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2013年,凤翔县被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被陕西省农业厅确定为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凤翔县探索实践的“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被评定为全国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

  然而,受学员文化水平有限、信息传递不及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和实效性有限。从现代农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多个角度来看,如何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凤翔县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农技推广信息化探索的第一步,2014年5月开通“凤翔职业农民”微信公众号,及时快捷地推送农民急需的农业实用技术,实时指导农民发展生产。2015年,开通“凤翔新型职业农民网”,农民可通过网站进行在线学习;2016年,“凤翔县职业农民在线学习APP”上线运行。在此基础上,凤翔县推广“中国农技推广”农技宝、云上智农、云种养、一亩田、快手、抖音等10余个第三方平台,满足了农民群众学习、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为建设“手机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手机学校”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理论教学与实操指导,解决大多数人的难点、疑点和痛点。为办好“手机学校”,凤翔县组建起由84位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开通了“凤翔苹果产业群”“凤翔职业农民电子商务群”等28个微信群,根据各个群的专业特点聘请授课教师、科技干部和行政领导进群,实时解决农民在学习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手机学校”连接“农技110”,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服务相互补充,虚拟课堂与田间课堂相得益彰。几年来,县农广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发上传各类技术视频820个,音频129个,课件75个,学员接收各类实用技术信息782万条,受益群众近10万人。

  在实践中检验实效

  检验“手机学校”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关键要看实践实效。自2014年起,凤翔县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边完善,边积累、边提高”的策略,至今已培育本地农业电商品牌47个,助推“凤翔苹果”“薯香虢王”等农特产品的上线,基本形成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成效显著。

  具体说来,“手机学校”在凤翔县的务实推广和纵深推进中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点。

  第一,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手机学校”成熟经验。凤翔的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由线下搬到了线上,促进了在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转型升级和农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扩展了“手机学校”的覆盖面。全县做到了职业农民“手机学校”平台全注册和非职业农民自愿注册、想注册就可注册,实现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全覆盖,科技干部的全参与。

  第三,充分发挥了“手机学校”的信息永存特点。“手机学校”是“互联网+农民教育”切实可行的好方式,课程可永久在线存留,一次录制、无限播放,突破了时空限制,真正做到“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什么时间学就什么时间学”“想学多久学多久”“想在哪儿学在哪儿学”。

  第四,在疫情情况下,“手机学校”的作用更加凸显。可实现教师不见学员、学员不见学员、教师不见教师的“三不见”,电子教学让学习、生产、购销“三不误”。

  第五,有效利用了“手机学校”破时空、全天候的优势。基层农技推广的对象是农民,常常“课堂上记得牢牢的,回到家忘得光光的”。“手机学校”是农民口袋里的学校,可随身听、随身看,一遍记不住、三遍五遍不断重复,田间地头“跟我做”。

  第六,助力全县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有序推进。凤翔县培育出“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终身学习之星”曹铭元等一批先进典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凤翔县“手机学校”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农民、好用实用”的原则,把智能手机这一信息化“新农具”作为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让“小手机”成为农民不离身的贴心“大学校”,让农民的思维常新、技术更新、奋斗志气不减、带动活力不衰。

  凤翔职业农民张笃峰回顾起他的学习生涯,说道: “即使农忙季节不能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培训,农闲时节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课程,功课一样不会落下,到现在我已完成3500个学分,帮我解决了20多个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咱县农广校的培训不但越来越人性化、多元化,而且非常接地气,我们很喜欢。”

  (作者单位:郭晓红、苏小红,陕西省凤翔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张智峰,陕西省凤翔县农技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